第三十二章 塞外兵备道

第(2/2)页

榨地方,但是该交的赋税是绝对不能少的。

殷正茂有些发愣,说道:“塞外兵备道?这个------”

周梦臣说道:“我已经奏请兵部了,新设的。包括玉林城。青城,东胜卫故地,嗯,说起来,节制归义王也是你的任何。你下面设一个经历官,驻地在青城。你要好好做事。”

道员,乃是巡抚的副手,或者挂着都察衔的官员总领的官职。在明代还不固定。兵备道就是诸多道的一种,设在要害之地。大同巡抚下辖四道。分领数县。或者总领卫所。

殷正茂本来在朔州分守一道。挂了道台衔。

不过,周梦臣觉得大同说到底只是一府之地,分设四道实在太多了。他准备将在前线的两个兵备道。阳和兵备道。与左卫兵备道保留。而大同南边的分巡道与分守道,合二为一。

而设塞外兵备道。

其实如果仅仅是玉林一地的话。塞外兵备道完全可以纳入左卫兵备道。

不过,周梦臣为了将来着想。这才如此做。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裁员不好办。特别是对文官来说,朝廷从来说官多缺少。你这里还要裁撤一个道。好几个实缺都没有了。

所以,经过周梦臣调整之后,大同下辖还是四道。只是很多人却不愿意来塞外兵备道上任,无他太危险了。

在玉林城还好,毕竟在大军护卫之下,算是大明的疆土。只是周梦臣说设在青城的经历官,却不是谁都有胆量上任的。

殷正茂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说道:“大人,别的都好说,就是青城经历一职。下官实在不知道该派谁过去?”

周梦臣听了。心中也犯难。

这个官不大,仅仅七品。但是责任重大。首先,他要在辛爱那里维护大明的利益,最主要的是维护大明商人在草原行商的权力。

其次,他要起到情报官的作用。不仅仅自己要在公开场合收集鞑子的情报,还要在关键时候,要为其他暗间的行动做掩护。

最最重要的,如果大明与鞑子决裂的话,他身陷敌手,能逃自己是好的。如果逃不掉,就要有取义成仁之心,上不辱国,下不辱身。

有气节有能力,官职又不高的官员。不要说殷正茂找不到,周梦臣也找不到。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才,周梦臣觉得仅仅让他担任区区一个小小的经历实在是屈才了。

比如周梦臣觉得,海瑞就挺符合的。

而海瑞这个时候正在参加嘉靖三十二年的科举考试。最后落榜。海瑞决定不再科举。在明年正式担任延平教谕。从而步入仕途。

想来让海瑞当这个七品官,倒是合适。只需等海瑞落榜之后,周梦臣一纸文书,想来必能招致。

只可惜,海瑞如此大才。周梦臣却不忍心将海瑞陷入如此险地。

毕竟明史失一海瑞,青史都要黯淡几分。

周梦臣说道:“朝廷对于这种官职,都是特别待遇,今日我也破格,凡是合适的,只要有功名---。不,即便是白身,都可以行权。不过,此任非智勇双全。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不可任。你细细寻访便是了。”

殷正茂说道:“是。”

殷正茂心中暗道:“如此之人一时间哪里去找,好在科举日近,就在今年三月。看看放榜之后,落地举人之中,有没有一二得力之人。可以任用。毕竟富贵险中求。”

即便是进士,也未必能上来就授七品的。而且此官关系重大。一旦抵定青城。连升数级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作为举人。即便授官连从七品都未必能任。就拿海瑞来说吧。他从教谕到知县,用了四年时间。而且这还是当地上级下级都受不了海瑞,全县官吏一起努力将海瑞给抬走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