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桩生意

第(2/2)页

今日就只谈生意。杨兄知道青苗法?”

  杨博说道:“自然知道了。”

  青苗法就是王安石变法核心之一,其实就是官府借贷给农民,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待秋后偿还。与后世的一些农业补贴政策,大同而小异。

  周梦臣说道:“青苗法本意是良法吗?”

  杨博说道:“王介甫本心是好的,但是最终成为害民之法?”

  周梦臣说道:“杨兄以为什么成为害民之法?”、

  杨博不知道周梦臣是什么意思,他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深谈,说道:“所用非人。”这是很多人谈起青苗法的论断。

  周梦臣说道:“我到有一个想法,那就官府借贷给百姓,官府本不应该求利,但是青苗法却成为官府的政绩所在,官员为了升官,自然无所不用其极。自然摧残百姓。但是如果借贷给百姓钱财的不是官府,又当是如何?其中真没有利可图吗?”

  “我等都知道,各地士绅盘剥百姓,百姓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借贷给百姓,从来没有能够还清的,从此只能投身为奴,为人奴婢。杨兄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朝廷多一个人,国力就强一分,而士大夫之家,贪得无厌。只会让朝廷国力越来越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杨博似乎把握到了周梦臣话里的意思,又没有把握住这里面的意思,不过,他对周梦臣说的局面,却是很赞同的。真正地主生财之道,从来不是苦心经营土地,而是利用金融工具,来盘剥百姓。

  将百姓弄成佃户,弄成奴婢。将自耕农,变成永远人身依附关系的农奴。

  这才是他们生财之道。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发展不出资本主义的原因之一。这种农业获利模式,让土地拥有者,并不在乎土地的产出,或者说,土地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他们的钱财,并没有太多的提高。反而去兼并,去吞并其他百姓的土地,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奴婢,才更有赚头。

  很多人都觉得,士大夫家族都支持这种行为。

  其实不然。

  士大夫家族,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每一个群体的诉求是不一样了。家中出过高官,在地方人门第很高的家族,他们所想的与普通士大夫家族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杨博。杨家富贵已足。他更在乎维系家门不衰,更想维持而今的地位不堕。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维系大明王朝的存在上。

  杨家根本不需要用这种下三滥的发财方式了。甚至晋商本身也不需要这种方式了。倒不是晋商不要土地。恰恰相反,古代商人是没有地位的,土地却能传家。

  于是很多做生意赚了钱的商人,都会将钱财投入到土地之上。转变之前所说的土地经营者。转入兼并土地的深渊之中。但是山西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山西良田不多,人口密集。土地兼并已经差不多了。而晋商要经营边贸,就需要大量的自己人,什么样的人最值得相信,自然是乡里乡亲了。

  所以晋商要在家里弄一个好名声,这样在外行商的时候,才能有人拼命保护自己。至于土地上那一点点钱财,比起塞外贸易的钱财,根本算不了什么,不放在他们眼里。

  所以,周梦臣所说的生意,如果这种农业借贷,并不与晋商的利益相冲。不过在杨博看来,也没有多少油水,毕竟农民能有多少钱,太麻烦了一点。

  杨博说道:“周大人,你的想法是?”

  周梦臣说道:“杨兄,听我将话说完,其实不仅仅给农民借贷可以得利,难道晋商各家在经营的时候,就没有缺钱的时候?那个时候,估计除乡里乡亲拆借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