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四章忠恕之道

第(1/2)页

千户所衙门内,厉彦正向薛旌回报近日探查荣国公府所得。

        薛旌曾与厉彦同为建文朝大内侍卫,如今做了厉彦的上司。

        “荣国公府无死士,也无咒诅陛下的痕迹。”厉彦如实道,“荣国公就算不为长公主考虑,总要顾及他与长公主的两位公子,想必不敢乱来。”

        薛旌神色认真,“纪大人说,要严查、深查。”

        所说纪大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厉彦闻言默然,领命。

        薛旌心知他又嫌麻烦了,“纪大人是跟随陛下从靖难时苦过来的,难免多虑些,自然担心荣国公心里还向着建文君。”

        厉彦点头,“明白。”

        薛旌知道这句“明白”是迫于职责,如今他虽只是百户,仍有同级乃至上级因他是洪武皇帝亲选提拔而对他礼遇兼佳,但也有人早就因他办事敷衍而心生不满,只有薛旌知道,他不是敷衍,只是还没把自己想明白。

        就像靖难大军攻进南京前夕,建文君劝他时所言,“何为忠义?忤逆我去送死就是忠义?还是你只想成全你自己?根本不在乎我的心意!”

        厉彦叩首,“厉彦不为自己,也明白陛下心意,可先皇……”

        “你们只知先皇,爷爷死了!”建文君忆起往事悲道,“忠恕之道非忠而已,大忠者敢死敢谏,可惜胡、蓝之狱牵连万千,还有那年科举案牵连无辜,你可曾劝过他分毫?你们啊,都只是敢死罢了!”

        厉彦目色一紧,“陛下甚慈,凡事都想万全,可昔日洪武江山百废待兴,后又乱象四起,少不得风雨雷霆的手段,冤假憾事并非先皇本愿。”

        建文君苦笑,“四叔也是雷霆的性子,更像爷爷,你正该跟他才是。”

        厉彦眉头深锁。

        建文君摇头,叹息,“如今形势危急,都是我朱家内务事,我争过,亦无怨无悔,你们不同,都回家去吧,回家去!”

        那时薛旌也在场,建文君不担心他这个天女户,只怕厉彦死脑筋。好在厉彦最后还是听了劝,只是从那以后,从建文君失踪以后,从当今陛下登基以后,他就没把自己想明白。

        早先,薛旌掏心窝地劝过他,建文君说“忠恕之道”,但洪武皇帝还说“万事听君令”呢,道理都给朱家人说了去,他们只一介武人,何必想太多,谁做皇帝听谁的就是,更何况建文君善弱,确实不适合坐那位置。

        厉彦虽听劝,但追捕建文朝臣时疏忽职守险些被告上去,薛旌只好将他调去督查官吏,这才认真了起来。

        只是这次荣国公也是建文旧臣,因其妻乃陛下嫡妹才免于一难,薛旌与厉彦也是建文旧臣,所以就算查不出来也只能听令继续查,一句好话说不得,薛旌是怕引火烧身,而厉彦则是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说了会适得其反,“敢死敢谏”谈何容易。

        桌上的茶有些凉了,薛旌正想叫人换上,忽见大门外一前一后进来两个熟悉的身影。

        秦昭哀求着好友,“银环你别生气了,我真的没事,你看我好好的呢。”

        说完打了个喷嚏。

        焦银环走在前面头也不回,“别跟我说话,我不认识你。”

        薛旌见俩孩子闹了别扭,叫住问怎么回事。

        焦银环收敛了些脾气,看向浑身湿哒哒的秦昭,“你自己说。”

        秦昭看到厉彦也在顿时吓了一跳,只想赶快拉走好友。

        焦银环见他不说,不顾阻拦自己说起今日所见。

        薛旌听完笑了,他惯会流连花丛,自然看出了秦昭脸上的红晕,“银环啊,这你就不懂了,和姑娘小打小闹叫情趣,他一个男子汉,去水里趟一回又不会少块肉,开心就好。”

        焦银环比秦昭开窍,懂得薛旌说的意思,但他才是亲眼所见之人,不认为那是小打小闹的情趣,便想去翻黄册查查那女子的身份,忽而想起自己不知道女子叫什么,黄册无从查起,就连刚才追问她住何处秦昭都死活不说,于是再次逼问,“她叫什么,家住何处?”

        秦昭怕他找叶秀麻烦,就是不说。

        薛旌则对厉彦不满起来,“你板着脸干什么?孩子大了你不管,还要我的人替你操心?”

        厉彦依旧不语。

        薛旌见惯了他这副德行,正想亲自问,厉彦站了起来,“阿昭,跟我回去。”

        秦昭往薛旌身边靠,厉彦再次道,“跟我回去。”

        薛旌帮忙说话,“他不想说就不说,你光棍一身轻,别苦了孩子啊。”

        厉彦无奈,“我又没说要逼他,公事办完还不让走?”

        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