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十二、小狗

第(1/2)页

上帝打开一扇窗,必会关上一道门。

        比如叶秀轻轻松松搞定秦昭,却怎么都摸不清赵王的路数,以为能靠绣球挣个好表现,结果被评“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赵王问,“你很闲吗?”

        分不清真疑惑还是在反讽。

        她一早有自知之明,美人计不够格,就另辟蹊径走狗腿路线,结果人家被服侍惯了,根本瞧不上她的讨好。

        挫败吧谈不上,毕竟心理素质好,但还是略微失望,不过也算提个醒,让她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像秦昭一样好应付,笨蛋少年可遇不可求。

        她把玩着绣球,坐在后园的假山边上,继续研究性工作——怎么投赵王所好。

        远处走过一人,三十出头,赤服玉带。

        叶秀翘首打望,没见过,新来的?

        转念一想,哦,自己才是新来的。

        来人正是赵王近臣,长史顾晟。

        赵王今日无所事事,正想活动筋骨找力士练练,下人传报顾晟来了,考虑到秦昭跟在身边,自己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会传回宫里去,他不想见顾晟,但人都来了,不见好像他心虚似的。

        既然是皇上亲自指派给他的长史,顾晟敢来,他就敢见。

        一见面,赵王就努嘴“引见”身边的秦昭,意在让他好好说话。

        顾晟对赵王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身为赵王身边总揽事务的近臣,他不明白赵王认下李珍这事,是真觉得自己有错,还是折腾自己给别人行方便。

        顾晟乃赵王辅臣,不愿赵王受委屈,加上他身家荣辱皆系赵王一人,不由对造成赵王如今境地的太子和汉王心生不满。

        汉王把李珍送来,太子则最先推动皇上追查姓许的,以致李珍败露,怎么看都像两人合伙。

        汉王还好说,就是想脱罪。太子却难琢磨,赵王部下曾有过不满太子为太子的言论,或许太子是故意引锦衣卫出手,剪除赵王身边多余的舌头?

        又或许,太子和汉王都不是有心。但无论如何都连累了赵王,也害自己在皇上面前挨骂,质问他是如何让李珍这样的人混入赵王麾下。

        李珍平日与汉王鲜少来往,他盘丝剥节才发现两人有交情,只能向皇上认错,说自己没把好关。

        如今只求底下那些舌头别被揪出来,锦衣卫也别翻出其他乱子。圣旨说是盘查赵王部下,也有打他巴掌的意思,让他警醒,北上之后不容再出丝毫差错。

        他失职是真,不满也是真,所以尽管赵王提了醒,尽管锦衣卫就在一旁,他还是说起李珍。

        李珍的家眷要被发配去奴儿干了,顾晟感慨完,说起锦衣卫查案顺利,底下军务政务都无大事,最后苦口婆心劝赵王今后要远小人。

        “李珍是靖难降将,下官本不欲要他,王爷说他是将材才准他来,如今看来其心不正。”顾晟若有所指地问,“下官好奇,是谁跟您说他是将材?”

        他想引出汉王,借锦衣卫之口传回宫里,若皇上还不知就好给他提个醒。

        赵王诚然道,“当初他随李景隆攻北平时,对顺天一带地势了如指掌,还借势逃脱过追击,我便以为他有能耐,带他北上不亏,没想到唉,今后本王一定擦亮眼睛识人。”

        说得有理有据,顾晟叹息,也许他是真没想到汉王身上去,还得自己来捅破窗户纸。

        “听闻当初追击他的是汉王殿……”

        赵王摆手打断,“算了算了,总提这人做什么,败坏心情!顾大人操劳,先饮口茶,一会儿随我去摔跤场活动活动?”

        顾晟婉拒,赵王调笑说只是请他去观战,又不跟他动手。

        他还是婉拒,随后心事重重地离开。

        他知道赵王年轻但不愚蠢,否则皇上不会把最看重的北面交给他,他就是有意包庇汉王。

        子肖其父,皇上八成也知道,一家子揣着明白装糊涂,找借口整肃军纪,顺便整他这个老实人!

        他若捅出来,汉王要不要重罚?赵王判不判包庇?何必让皇上苦恼,不如就以李珍杀鸡儆猴,皇上亮出态度,底下人乖了,也便于自己管束。

        顾晟边走边说服自己,走到假山边时终于释然。

        角落里,正在神游的叶秀被突然闯入视野的红袍吓一跳,立刻起身行礼,然而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只能说声,“见过大人。”

        行完礼正要溜,顾晟叫住她,上下打量,“瞧着面生,你是太子送来那个?”

        叶秀卑微点头,心想送的又不止我一个。

        “回大人,正是奴婢。”

        顾晟不满太子,连带不满叶秀,“公然在这偷懒,太子府教你的规矩吗?”

        叶秀吓得跪下连连认错,就差哭给他看。

        顾晟不悦地一甩袖子,走了。

        叶秀松了口气,不用挤眼泪了。

        而且,她在认真研究怎么做好赵王的狗腿子,根本不算偷懒。

        叶秀往自个院走,打算回去研究编藤球,绣球这玩意儿只讨小孩喜欢,比如太子家那小屁孩,比如秦昭。

        赵王从假山另一头路过,跟在后面的亲昭看见她眼睛一亮,懂事地没有打招呼。

        赵王叫住她,“你在这做什么?”

        叶秀主动道,“爷,我也不知道我在这儿做什么,要不您给安排点活儿?”

        赵王略思考,“前两天你才昏倒,昨日又……又不慎落水,这几日歇着吧。你若实在闲,跟着九英就是,别整那些花架子累着自己。”

        “……”叶秀沉默。

        “怎么了?”赵王疑惑。

        “爷,您太好了,我有点不习惯。”

        “……”赵王逼近一步,“我以前不好吗?”

        叶秀倒退两步,“啊不是不是,都好都好,现在更好!”

        赵王满意了,“想不想出去走走?”

        叶秀惊了个大悚,“爷,我觉得闲着挺好的。”

        赵王也不敢总带她出去逛,只是随便说说,体现自己的好。既然叶秀拒绝,就心安理得带着秦昭往摔跤场去了。

        叶秀生怕他走几步突然变脸,好在没有,不禁感叹自己是来修行的。

        感慨完,振奋精神去找九英。

        接下来几天,她都粘着九英度过。

        然后,叶秀发现,大家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

        因为,九英,竟然,是,蒙古人。

        发现的起因是汉王又来找赵王潇洒,叶秀心虚躲得远远的,隐约听见汉王叫九英时喊了声“巴音”,应该是个蒙古名。

        汉王走后,叶秀几次故作扭捏,欲言又止。

        九英知道她想问什么,坦然说起自己的身份,其父是被当初还是燕王的朱棣招降,后又被朱元璋处死的元廷太尉乃儿不花。

        她化作汉人躲过一劫,朱元璋死后,朱棣怜悯(叶秀猜应该是觉得她反正造不成威胁),登基后收了她做女官,辗转到赵王身边服侍。

        原来,她说“祖上犯过事”是一种谦虚的表达。

        巴音,九英,九音,八英,真是起名鬼才。

        问题是她泡茶点茶那么厉害,府上琐事杂务打理得也好,谁会想到呢?她的人生应该挺精彩吧?

        叶秀感受到了人和人的差距,但愿自己能像她一样幸运,熬死朱棣,太子继位就能解脱了。

        从那以后,叶秀粘她粘更紧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