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才子

第(1/2)页

南轩历,七百一十七年,三月十五。

        大地褪去了冬寒,迎来了春的媚色。

        在南轩国国都的皇宫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三年一度的科举殿试。

        金銮宝殿,富丽堂皇,经炉飘着异香,让人如痴如醉,如在梦乡。

        殿堂里,各方考生学子正奋笔疾书,书写着心中的治国韬略和人生理想,偶有人停下手中的笔,作思考状。

        这位少年考生,便是今年状元的最大热门人物,姓吕名方,年仅十六岁。

        说来也传奇,这少年吕方,八岁父母双亡,母亲在弥留之际,在最后一口气下,竟然告诉了他:他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而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之后,清晨的房门被人敲响,在打开门那刻,就见到了他。

        捡来的,仿佛就是上天送来的礼物。

        八岁的吕方,再次成为了孤儿,可能是天佑可怜之人吧,一个从小就没有亲爹亲妈疼爱的孩子,现在连抚养他的养父养母也相继离世。

        于是,乡里的乡亲乡邻们动了恻隐之心,共同养育他长大。

        虽然八岁才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吕方打小就聪敏好学,比普通的孩子要聪明很多。不但才思敏捷,还经常触类旁通,更是有过目不忘之能,时常让私塾的教书先生都赞不绝口。

        十二岁,吕方便在家乡蓝田当地的县院试中考取了秀才,因为是县里有史以来最年轻最小的秀才,一时传为美谈。

        更为传奇的是,在吕方中了秀才仅三年。

        南轩历,七百一十六年,八月。吕方在北直隶和布政司举办的地方乡试中,一举考取了举人。

        并且是桂榜折冠,夺得解元头衔。

        吕方在中举后,没有停下来,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准备着下一场的会试考试。

        在乡试后,夺得解元的次年,也就是现今的南轩历七百一十七年年初,时隔半年,吕方来到了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的全国会试。

        由于人数较多,会试被分成了三场,吕方被分在了第一场。

        一路高歌猛进,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吕方的科举之路,和横溢的才华。在会试中,吕方一气呵成,同样又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夺得会员头衔,轰动京城,名躁一时。

        会试过后,他很快又投入到了国家最高规格的一场考试——殿试。

        ……

        此刻,离殿试离结束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吕方亦已经答题完毕。

        收了手中稿纸张,整理了一下桌面,看着自己答题完整的试卷,心中颇为满意,甚至是有着几分自得。

        这是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一场考试,也是最后一场考试,从穷乡僻壤,来到这繁华的京城,面对着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街市,吕方心中颇为震撼,被这城市的宏大和繁华深深吸引,也感叹着这人生的际遇和差距。

        这里,跟他成长的乡村,实在是有着太大太大的差别。

        一路所向披靡,吕方的笔就如同一把利剑,无往不胜,场场第一,考完这场,从此将鱼跃龙门,拜官一方或是在朝为官,人生就会改变。

        想着自己一路考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吕方俊秀的脸庞上透着一股坚实的英气和浓厚的自信,神采飞扬,仪表堂堂。

        吕方心中坚信,今年的科举状元肯定是要非己莫属了,不禁嘴角弯出一丝笑意。

        忽然,一个稿纸捏成的坨坨飞砸到了吕方的胸前,溅落到地上,滚了滚。

        吕方顺着纸坨抛来的方向看去,一个穿着华丽锦袍,长得非常肥胖的一个胖子,此刻正轻蔑挑衅地看着他。

        这胖子衣着华丽,但却有些衣冠不整,一看就给人一种不学无术的感觉。此刻正翘着一只肥硕的腿,左手托着下巴,很是洋洋自得,也很是无礼,无视地注视、盯视着吕方。

        吕方看了看,嘴中轻声鄙夷道:“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