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迟闻噩耗

第(1/2)页

  驿马长途,星转斗移。
自从临川启程,谢瑾、刘时和雁夫人一行人已是在路上行了将近三、四个月。
不似当初轩辕琲从邺城外封到临川时的拖沓,一行人既是没有带上许多行装,一边也是不断地有收到从邺城传来催促着他们速速归邺的信函。
本是要五个月的行程,一行人不敢路上稍作停留,硬是提早了大半个月的时节赶了回来。
“啊……真好。阿时,看来我们还能赶上年夜饭……”
在前往清河城的山路上,谢瑾不时地打量起了这周遭对他来说愈见亲切与熟悉的景象。
清河城是离邺城最近的防城,城中百姓除了守将与兵士,大多也都是世代守将和兵士们的后人。
他对清河城并不陌生,因为他的母亲—谢夫人正是这清河城守将家的女儿,这里对他来说,是外祖家,更是第三个他最想回来的所在。
“哈哈哈,阿时!之前我阿娘可同我讲了,我那几个舅舅可是都争着想拉你和许赫当我几个表妹的夫婿呢!嗯……不过阿赫那小子已经在北疆与人有了婚约,看来他们只能抢你一个了,哈哈哈,等一会儿进了清河城,可别怨我没提醒你!”
谢瑾说着,将散下来的一鬓碎发用手拨到了脑后,他笑了笑,快意非常,丝毫不加掩饰地荡漾在了他的唇齿之间。
其实他平日里是习惯用扇子挡了自己的脸再这样放肆的,可他只要一想到自家几个虎背熊腰,人高马大的舅舅团团围着刘时争着抢着要他当自己的东床快婿的情形,他就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然而,这边谢瑾骑马跟在坐着刘时与雁夫人的马车旁已是笑了好一会儿,马车里的刘时却不见有任何动静,换了平日,刘时不管是想没想出对策法子来,总是要淡然笑着回他一两句的。
可今日,他异常的安静。
并不单单只是从他开始讲起自家几个舅舅都想抢他当女婿,也不单单只刘时一个,雁夫人和刘时二人从一大早出发时就沉默极了。
谢瑾停下了他的笑声,弯起的一双随了谢夫人眉眼也渐渐板了回去,这时候,他在容貌上倒更像是谢太傅了。
突然严肃认真起来的谢瑾在方才的一瞬想通了其中关节。既是眼看着到了清河城,不日就能回去邺都,这两人自然不免要想起刘出来。
“谢瑾啊,谢瑾……你可真是!刚才好好的,讲什么能赶上年夜饭的话?!”
自觉一时失语,谢瑾兀地尴尬地垂下了脑袋,像只拨浪鼓似地晃了晃。
年关将至,合该是举家团圆,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可是……康王府中再也没有了出伯这一人。
察觉到马车外谢瑾突然的沉默,马车里的刘时自然明白了他是突然想到了刘出,他一准以为雁夫人同自己心中正十分难过。
难过不假,却不只是为了刘出。
一路上,谢瑾要日夜看顾二人的周全,所以每到一处驿馆,从邺城传来的御令都是交托给了他来看。
轩辕珷好似一早就知道了谢瑾会和他们一同回来邺城,所以在前几天刚接到的传书中特地吩咐了刘时去办一件事情。
“待尔等到了清河,见旨如朕,大理寺丞谢瑾即刻驻留,其余人等十日内归邺,不得有误!”
无端的一道秘旨,毫无理由地让谢瑾留在清河城,刘时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可他的这丝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
随着皇宫信函中的一道秘旨,尚有另外一封交给他的书信。
这封信也是轩辕珷写的,内容与秘旨一样的潦草。可它带给刘时的惊愕与悲痛远远要超过离邺城越来越近,对刘出的思念。
信中,一切都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邺中流寇作乱,太傅府罹难无一幸存……秘而不宣,鲜有人知,若谢瑾知之,望汝好生劝慰。
坦白而言,他实在无法开口。流寇作乱,全府罹难……如此……如此荒谬的事情,便是轩辕珷亲口告诉谢瑾,他也断然不会相信。
“祸根啊……祸根……”
刘时这般想着,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突然明白了缘何谢瑾说当初谢太傅会在群臣议战时奏请了轩辕珷,荐了他一个大理寺丞来当随军军师。
谢太傅应该也很早就察觉到了,轩辕珷视他为一个必除的威胁。
如今,真正知晓先皇死因的外人,那也只剩了他与现在的汉君了。
小心翼翼地,刘时挑开了马车帘子上的一角,透过这一角,他看到了马车前头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这清河外城雪景的谢瑾。
他没忘了自己的职责,不时地四处张望警惕着白茫茫,偶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