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借粮

第(1/2)页

  临川之界,刀剑林立。
一场大战将要来临,紧张的气氛如同一张铺天盖地的细密罗网,将全城百姓紧紧笼罩着的同时,却又给了他们能提心吊胆喘息的空隙。
战乱多年,萧条之景已然司空见惯,各家各户从老人甚至是孩童对河中偶尔漂来的士兵尸首都渐渐失去了敬畏与恐惧,管他是穿白甲的还是穿黑甲的,有头还是无头的,缺了胳膊还是少腿的,统统都先截到岸边,盘剥到什么都不剩。
不怕怨气冲天的游魂纠缠吗?他们自是不怕的,死的既然已经死了,就要为活着的让路,贡献出他们的一切。
所幸,城中荒败,却也还不至于到了要易子而食的地步。
可久久相持不下的战况,让百姓们怎么也看不到希望。
看不到希望的眼中,渐渐会生出绝望。
“陛下,您该用膳了……”
临溪行营的汉军帅帐内,侍军模样的人正托着一个漆盘,向正处理着繁杂军务的汉君公仪殷不停劝说着。
公仪殷稍稍偏了头,朝漆盘中的饭食看了过去。
一碗清粥,两碟看上去蔫蔫的青菜。
显然这种粗茶淡饭和他一国之君的身份十分的不符,可这些饭食,如今在军中已然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
“罢了……放在这里。”
眉关紧锁,公仪殷伸出一根指头来敲了敲书案一旁的空闲,他并非是嫌弃这等饭食,而是担忧一个严重的问题。
轩辕珷要他等候时机,究竟还要等到几时?汉国兵弱,如今又连续错过了秋收、春耕,他等得了,他的子民可是等不了太久了。
放下了手中的军务奏报,公仪殷终于开始用膳,简单的饭食被他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一滴米汤,一片菜叶都没有剩下。
甚至餐后的空碗,空碟他都要用些许沸汤稍稍涮成一碗带着一两点油星的淡汤再饮下。
这般珍惜粮食,其实这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他知道,哪怕是一粒米,在汉国也如珍珠般一样的珍贵。
“慢着,朕问你,军中余下的粮草究竟还能够撑上几日?”
公仪殷突然拦下了收拾好碗筷正要退下的伙头侍军,虽然军师一直对他说粮草精打细算足够全军两三个月的消耗,可他清楚,这必然不是真的。
几日前,他刚刚收到来自江城的密报,他的皇嫂,名义上的汉后为了筹集军饷粮草,已经同众多王公贵臣家中的女眷私下卖了自己许多钗环银饰。
能出现如此情形,是他这个汉君太无能……
“陛下,臣只是一个小小的伙头兵……”
面对公仪殷的逼问,伙头侍军便是推脱隐瞒也无济于事,他跪倒伏地时的慌忙已经暴露了令人无奈的事实。
“朕命你说实话!”
年少继位,公仪殷在汉国百姓的心中素来都是一个仁慈而又温和的君王,可一旦他发起脾气来,便是金刚怒目。
“陛下,臣……臣真的不知道!”
贴面伏地,伙头侍军耳中听着渐渐靠近的脚步声,不由得汗毛倒竖,他知道公仪殷想从他的口中探听到粮草的实情,可军师也再三叮嘱过,如今这等情形,便是苦到打碎牙和血吞,也不能让他们的陛下为这种事忧心。
“朕是你们的汉君,也是你们的统帅,如果跟着朕却要饿肚子,你们以为朕会心安吗?”
出乎意外,没有预想中的雷霆万钧,伙头侍军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向了公仪殷,入眼,惶恐之余,更是震惊。
此刻,他们的汉君正半跪在他的面前,那一双眼,充满了痛心。
“陛下,您折煞微臣了。臣说实话,说实话……”
没有太费周折,公仪殷总算从伙头侍军的口中探听到了他想知道的答案,情况比他自己的猜测还要糟糕。
精打细算千省万省,如今剩下的粮草也将将只够三万汉军一个月的过活。
即便江城那边已经筹齐了粮草,也未必来得及运送到临溪行营。
“传朕军令,精兵三百随朕出城……拜会玄国齐王。”
最是无奈,到了如今紧要关头,身为一国之君,公仪殷也只能放下身段,去求借驻守在临川的齐王轩辕理了。
是夜,公仪殷一身便服,带领着三百汉国精兵出了城,等到了齐王轩辕理所在的临川行营,公仪殷便下令众兵原地待命,只点要带了两三将士跟随在侧,这便下马走近了行营关口。
值夜的守兵并不认得公仪殷,虽然即刻通传,可公仪殷和跟随的两三将士还是等了许久,等到衣摆都被夜晚的寒气浸得有些湿润了,他们一行人这才被放进了临川行营。
不在意料之中,此时的临川行营并不安静,而是十分热闹,公仪殷甚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