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不可言说的想法

第(1/2)页

有机硅季铵盐的消毒理论原理之一是锚固原理,它与纤维的结合方式为化学结合(共价键结合)和离子结合(静电结合)。

        三甲氧基硅具有硅烷的特性,经水稀释时,甲氧基发生脱甲醇反应,而形成硅醇基。

        然后,纤维表面的羟基和其上的硅醇基脱水缩合(共价键结合)在纤维表面形成强而有力的结合。

        另一方面,经水稀释的有机硅季铵盐在形成硅醇基的同时,其阳离子因纤维表面上负电荷的离子相吸,还会形成离子结合(静电结合)。

        最后,由于上述的有机硅季铵盐彼此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即在纤维表面上形成坚固的覆膜。

        而反应之后,会在纤维表面锚固着大量的“宝剑”,这样的宝剑大概每平方毫米达到10000柄。

        想想,那就是在纤维表面制造了遍地利刃的陷阱啊!

        首先,有害微生物细胞被表面上的抗菌“宝剑”所吸附。

        然后,“宝剑”将通过“物理”的方式刺穿有害微生物膜。

        紧接着,有害微生物细胞内容物将流出,将导致其死亡。

        另外,有害微生物还会被“剑柄”上带正电荷的氮原子所吸引,使细胞电荷失衡,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看上去,一气呵成,似乎达到设计目的。

        但是,问题来了,传统的有机硅季铵盐,抗菌谱仍然比较小。

        很多理论上能杀死的病菌,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直接影响了发挥,进而影响推广。

        为了解决问题,系统在大宝剑上适当穿插了接枝上去的纳米级二氧化钛。

        并且是经过铁掺杂的二氧化钛。

        真特么巧妙啊,苏鑫十分感慨。

        二氧化钛作为光触媒的核心物质,能在光照射下形成自由基,氧化杀死各种细菌病毒等有机物质。铁掺杂之后,甚至不需要阳光直射,自然光的能量足以激发它。

        因此,新型消毒剂的抗菌谱可以做到很宽,同时也能氧化消除有机物。

        正常来说,光触媒级别的纳米级二氧化钛,根本就不可能和有机物质在一起联用。

        他们天然的会发生反应,有机硅季铵盐被二氧化钛氧化掉。

        而系统给出的图纸,正是利用配合物原理,让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成分被“镶嵌“在张开的配合物上,而配合物再链接到部分“大宝剑”上。

        因为有配合物的角度很奇妙,恰好让具有活性的光触媒部分冲着外边,不会让其作用到季铵盐本身。

        如此一来,有大宝剑来干掉大部分细菌,其他难以除去的部分,交给光触媒来。

        两者互相作用,极大拓宽了硅基季铵盐的应用范围,从而在现有产品技术上,提升杀菌效果。

        这样的话,对于现有杀菌剂,绝对是重大改进。

        向市场进行推广,在众多敏感行业还有环境,具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在飞机上进行消毒,不可能使用酒精,易燃易爆。

        也不可能使用含氯或者双氧水类消毒剂,因为会发生腐蚀……

        新型改性接枝的有机硅季铵盐,是个做出来就能挣钱的东西啊……

        系统这次给的,竟然一点都不坑!

        收好图纸,想起来还有事情没有干完。

        既然是网友和粉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