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大危机

第(2/2)页

也看不到,什么也感受不到。

        在太子宣布之后,方孝孺和吴沉的辩论立刻开始了,可是张十七一句都听不进去,他一直在盯着林若初的脸,希望她能在人群之中找寻自己,只可惜,他分明感觉得到,林若初的脸从来都没有向他这边停留片刻,片刻都没有。

        她与他的距离,就如同现在这个辩论场一样,已经遥远的不在同一片天地,再也无法相连了。

        方孝孺和吴沉一直相互辩论了一个多时辰,很显然,他们各持观点,谁也没有说服谁,但是正如盛云遥所说的,有一点,他们两个人都反复强调,大明朱氏是天选之子,所以,天下士子,要忠于朱氏,忠于大明,永不背叛。

        太子总结道:“好,吴老先生和方先生一番言论,深切我大明朝种种时弊,让本宫大为受益,待本宫将这些言论整理之后,必奏与皇上,在我大明今后的施政中加以改进。”

        方孝孺和吴沉连忙跪谢道:“多谢殿下赏识,臣等万死不辞!”

        太子又道:“今日在这国子监中,来了大批的青年才俊,听完吴老先生和方先生的言论,想必会有不少的感触,同时,我也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有你的治国方略,不妨大胆直言。”

        他略略顿了顿,又道:“只是今日才俊众多,本营觉得想谏言的人必定很多,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只怕会乱了秩序,不如由本宫指定,各位依次发言。”

        一众台下的人都道:“遵殿下旨意。”

        太子问道:“徐景永可在?”

        徐景永连忙站了起来:“回殿下,微臣在!”

        太子微笑道:“徐景永,你素来有天才之称,朝野皆知,今日便由你在一众青年才俊中抛砖引玉,先行发言,你意下如何?”

        徐景永连忙躬身道:“遵旨!”

        他站直身体,却没有急着发言,而是问道:“殿下,微臣有一事要向殿下请旨。”

        太子点头道:“但说无妨!”

        徐景永道:“微臣生怕所说之言太过惊世骇俗,故先向殿下请旨免臣大不敬之罪。”

        太子哈哈大笑:“徐卿,你可真够小心的,好,本宫在此宣布,今日之会,诸位才俊只管畅所欲言,即使是大逆不道之言,本宫也一律不究,不论何人均不得以今日会上之言问罪任何一位才俊。”

        徐景永长身下拜道:“多谢太子殿下,微臣听二位先生引经据典,征古通今,确实精彩绝伦,令微臣深感折服。

        但是二位先生所争辩的大多在伦理、朝制、秩序、律法,这些虽是一国一朝之基石,但对我大明而言,伦理、朝制、秩序、礼法纵然有所偏差,只需皇上施政之时,左右调整尺度,掌握宽严,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所以,臣以为,大明朝确实有大危机,但危机并不在此。”

        他这些话一说,底下立刻有人窃窃私语:“什么大危机啊?分明是危言耸听,想引人注意。”

        “是啊是啊,我大明自立国以来,严禁宦官专权、后宫干政,外戚勾连,皇上的英明直追尧舜禹汤,官员之清廉更是前所未有,民风之淳朴可谓路不拾遗,哪里来的什么大危机?什么天才啊,简直胡说八道。”

        太子轻轻咳了一声,底下立时一片肃静,太子道:“那徐卿以为,我大明朝有何大危机?”

        徐景永道:“启禀殿下,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内整吏治,外却强敌,百姓安居乐业,四海之内,几无闲田,丁户日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民风淳朴,夜不闭户。

        然臣追思先朝,秦始皇时,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地,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

        汉武时,卫青霍云病追亡逐北,让单于折箭,胡人授首,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而盛唐贞观开元二世,四夷尽服、八方来朝,大唐之名扬于海外,声望之隆,后世无可追及。

        然而,殿下,今日我等回望长安、洛阳、阿房宫,或是青砖旧瓦,或是漫漫古道,或是残垣断壁,落日余晖之下,唯有黄花散落,不复当初。

        典故有言:商亡于周、秦灭六国而亡于楚人、西汉亡于王莽之祸,东汉亡于十常侍之乱,大唐被渔阳鼙鼓所震,转瞬之间便江河日下,藩镇割据,湮没于五代十国。

        我等可以找到一堆理由说明先朝之亡,外戚擅专、后宫干政、宦官越权、地方割据,但归而言之一句话,君权旁落,一旦君权旁落,即使举朝皆是良臣能士,离败亡亦不久已。”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