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谈判完成

第(1/2)页

高德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果断地把独角兽族女人的标签摘了下来。同时向阿尔忒弥斯道:“黑森真是没有人才了!”

        阿尔忒弥斯道:“这怎么说?”

        高德:“像独角兽这种能带来幸运的好东西,在我来的地方被统一称为‘祥瑞’。能获得‘祥瑞’的人或者势力,就可以被理解为获得了天命。

        黑森获得了天命,却不能驾驭使用,这就叫作德不配其位。

        这样的好东西,即使不用,藏起来也是好的。黑森却敢拿出来把它送人,这和国王脱袍让位也没啥区别了。

        倒是我,现在这属于‘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所以,这么漂亮的独角兽美女,我要定了。”

        大夏与黑森的又一轮谈判开始了。祖穆尔德已经在私下里向科尔转交了高德选出来的四十个黑森美女的标签。

        收到这些标签时,科尔吃了一惊。他在收到给克多国王要给高德嫁40个女人的计划时,心中就判定高德肯定不会要那么多的。他已经做好了在这方面继续拉锯式谈判的准备。

        但是现在这个高德国王一下子就要了这么多,他不怕自己的身体撑不住吗?不怕后宫不平衡引发更多的宫斗吗?

        这两个错误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国王会犯的错误。看来这位高德陛下的水平也就是如此了。

        当然,要是他知道“百万分身仪”和《水火既济神功》这种东东,估计就这会这么认为了。

        大夏既然提交回来了满额的标签,那就代表大夏彻底同意了与黑森的联姻。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夏与黑森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联盟也可以。

        在正式的谈判桌上,科尔首先重提了第4条,要求大夏转让恐兽控制技术。

        祖穆尔德对于这一条倒是直接同意了,但是祖穆尔德要求在签署的协议上写明:大夏保证完整提供这项技术,并且给予全面的咨询及指导。

        但是这项技术对人的资质要求很高,大夏并不确定黑森一定有这样的人才;所以并不保证黑森一定能应用的上这项技术。

        科尔稍微想了几秒钟,对于这一点也同意了。要是别人都手把手教了,自己还学不会那就真的只能怨自己无能了。

        这一条定下来以后,祖穆尔德提出了第2条,要求黑森承认大夏对地中兽巢地带的领土主张。

        在这一条上,科尔表示可以承认大夏的领土主张,但是要求在协议上写明:大夏不许切断地中兽巢的恐兽向黑森的流入。

        对于科尔的这个主张,祖穆尔德直接拒绝了。并且直接摆出了事实来说服科尔。

        祖穆尔德:“科尔大人,难道您还没想明白吗?谁的领土上的恐兽,谁负责清理,这是世界通行的规则,不宜打破。

        而您要求我们不要切断恐兽向黑森的流入,是为了什么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您不觉得,在我们两国完成联姻以后,您关心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再是问题了吗?

        黑森靠着地中兽巢的恐兽吃饭的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五个行省。而这五个行省,未来将是我们大夏国五位王妃的实封领地。

        换句话说,这领地就是我们大夏王妃的私人财产,这领地上的人民就是我们大夏王妃的子民。

        你觉得我们的王妃和国王会坐看她们的私人财产受损吗?贵国的国王陛下为什么非得要把这领地和联姻捆绑在一起,科尔大人没有读懂里面的意思吗?”

        科尔之前确实没有读懂,之前还纳闷过为什么嫁女人不说,还要割这么多的肉去喂对方。

        现在这层纸点透了,科尔也明白了。这样做相当于变相地把东北五行省这个锅扔给了大夏啊。

        如果不把这五个行省封给五位王族美女,那么这五个行省就和大夏一点关系也没有。

        就算是科尔在谈判桌上能取得胜利,大夏不切断地中兽巢流向黑森的恐兽;但是东北部五行省的恐兽产业链又能竞争得过大夏那发达的恐兽产业链吗?

        如果不能的话,那其实局面也只是比以前稍好了一点。黑森还是要负责东北五处省的产业转型,大量的民众还是要忍受转型的痛苦和代价。

        这要是闹不好,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的。

        而现在黑森这一番骚操作,现在这些事转嫁到了高德的头上了。高德下半身爽了的代价就是,你得负起这五个行省人民的生计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五个行省的人,对高德来说还真不是麻烦,而算是不小的资源了。这也算是彼之砒霜、己之蜜糖了。

        想明白了的科尔,也是很果断地:“我们同意承认地中兽巢地带是大夏的领土,并且不再提其它的附加条件。”

        这下子,双方这次谈判的条目全部达成了协议。这实在是一次很双赢的谈判啊。

        在送走了黑森的使团之后,高德就下刚建立起来时间不长的水泥工厂下达了命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生产速度,提高水泥产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