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和林之战!汉王亲自教学攻坚战!

第(1/2)页

岭北,和林。

        脱欢与阿鲁台仓促逃回和林后,便以蒙古大汗的名义马不停蹄地招兵买马,势要与明军一决胜负!

        先前擒拿大明太孙这个翻盘的最好机会,却因为大明汉王的突然插手,导致他们功亏一篑!

        而且因为袭杀大明太孙一事,只怕大明皇帝已经暴怒,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位携滔天怒火而来的大明天子!

        诚然,他们可以弃城逃跑,避开明军锋芒。

        毕竟按照实际来看,蒙古西部比之东部更加富庶繁华。

        当年成吉思汗分封诸王的时候,把四个弟弟分封在东边为东道诸王,四个儿子则分封在西边,为西道诸王。

        不难看出,这位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有着私心。

        因为东边是比较寒冷,土地比较贫瘠,同时又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的地方。毕竟东边往上是极寒的地方,少有人居住,再往东则是大海,最多有一块朝鲜半岛,把这块朝鲜半岛占领了,就再也有什么发展空间,至于中土这块繁华之地,当时还是金国与大宋占领的地方。

        蒙古人最初是靠抢劫和掠夺为生的,这是游牧部落的天性。

        如果没有地方去抢劫,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

        因此,有没有拓展空间,对蒙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成吉思汗把他弟弟分封到东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弟弟们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个宗王。

        西道诸王的封地情况则不同,西道诸王有着辽阔的拓展空间,他们可以一直往西边打,打到欧洲,打到西亚。

        只要他们舍得打,只要他们敢打,不但能获得足够的财富,而且能获得足够的地盘。

        而后大蒙古国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西道诸王自成体系,一个个地脱离中央自己建立了辽阔汗国,而东道诸王始终只是诸王,未能自己建国。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又值明军兵力强盛,对于脱欢阿鲁台等人而言,他们此刻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带着部落族人离开和林,向西避开势如破竹的明军!

        可是,就这么走了,被打得仓皇溃逃,他们很不甘心啊!

        从漠南草原,被明军赶到了漠北,紧接着又从漠北被明军赶到了和林!

        这一路仓皇溃逃下来,伴随着的,是他们部落子民的血与泪!

        现在,和林是最后的阵地。

        如果连这座大蒙古国的帝都都丢了,那他们真是没脸继续留在这片蒙古草原上面了!

        自大明立国开始,明太祖与明永乐帝多次挥师北伐,却始终未曾染指过这座大蒙古国帝都。

        洪武五年,明太祖发动第二次北伐,声势浩大地兵分三路,试图直扑残元首都和林,收复岭北,旨在完成汉唐所未完成的历史功绩,永清蒙古大漠。

        可惜最终结果,却是战神徐达率领的中路主力军大败,被扩廓帖木儿诱敌深入一战重创,仓皇向南逃回了大明。

        那一战,扩廓帖木儿成功保住了和林,也保住了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丝尊严。

        然而脱欢阿鲁台等人,此刻要面对的是大明永乐帝,与他那至少十万的精锐大军,以及他靖难起家的骄兵悍将!

        反观如今二人整合的和林兵力,所有大小部落全都抽调可出战勇士,结果还不到五万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