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生中最为公平的试炼

第(1/2)页

高考当日。
  十五所高中联袂考试,万名考生摩拳擦掌。
  平时早晨就开始拥堵的主干道,此刻已被交警满满占据,确保道路畅通,让考生准时抵达考场。
  马路边,数百辆出租车贴着“爱心送考”的标语,为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十个高考考点。
  特警、巡警、防暴队等已全员到位,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只为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
  考试期间,哪怕是一只路过的狗叫唤两声,也会被严厉制止,甚至可能遭到处罚。
  这样的阵势,唯有在这高考的两天才会出现。
  清晨七点半,李俊悠闲地起床享用早餐。
  七点五十分,确认准考证等必备物品无遗漏后,他才准备出发。
  由于有高考的经验,他知道越是急躁越易出错。
  无论是转生前,还是在这平行时空。
  每逢高考,忘带证件的考生并不罕见。
  鉴于高考,平日里每月仅休四日的杨兰,也获准享受两天带薪假期。
  经过一月的共处,加上旧时的记忆,李俊与母亲的关系日渐升温。
  杨兰本打算像其他家长一样,陪儿子赴考。
  然而李俊见今日气温逼近四十度,一番劝说,才让忧心忡忡的母亲留在家中。
  乘坐小区外的公益出租车,他才露出轻松的表情,驶向市第五中学,那里是他的考场。
  途中,司机试图安慰李俊考试勿要紧张。
  然而交谈片刻,两人已从考试话题转向了国家的未来前景。
  李俊的社交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抵达市五中,司机看着远去的身影,不禁揣测,这孩子要么学业平平,要么就是对高考胸有成竹的学霸。
  因为在他人眼中,面对高考,考生们无不紧张,唯独他仿佛在享受一次休闲之旅。
  市五中的校门外。
  早已聚满了家长、考生和各家电视台的记者。
  李俊独自下车准备进校,显得有些孤单,因为他没有家长陪伴。
  市电视台的记者一眼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扛着摄像机快步上前。
  “同学,请稍等!”
  听见呼唤,李俊回头,只见黑漆漆的摄像头已对准自己。
  考场外有记者并不出奇,他望向走近的女记者,眨了眨眼。
  “有事吗?”
  “同学,你不介意接受我们的简单采访吧。”
  “不介意,你尽管问!”
  李俊神色平静,反正离考试还有四十分钟。
  况且能接受本地电视台采访,还能在新闻中露脸,何乐而不为?
  女记者baibing好不容易遇到愿意受访的学生,不禁松了口气。
  刚才她接连采访了几位考生,可还没开口提问,就被家长催促离开,以免打扰。
  “同学,考试即将开始,你现在的心情如何?紧张吗?”
  “紧张?都高考了,现在紧张有什么用!”
  baibing被这回答愣住,转而问道:“那你对高考有何看法?”
  听到这个问题,李俊沉默片刻。
  baibing略感困惑,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何他会沉默?
  下一刻。
  李俊凝视镜头,神情变得十分庄重。
  “我希望每位考生都能认真对待高考。
  因为高考不会因你的财富或高贵出身而特别对待。
  在这场考试中,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抛开了日常的身份差异,人人平等!
  因为在你的人生里,高考是最公平、公正的一次考验。”
  语毕,学校门外忽然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几句朴素的话语,触动了不少家长的心弦。
  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人们,他们早已熟悉人间的勾心斗角。
  深知他们的孩子要战胜那些权贵子弟,要从贫寒之中崛起,是多么艰难。
  他们的命运逆转,全系于高考一身!
  仅此一次,别无他途!
  毕竟,高考是当今社会跨越身份,最公正无私的竞赛。
  待到众人从那份震撼中回过神,李俊已悄然步入校园。
  而那些涉世未深的学子,则困惑于父母为何会对那句话陷入沉思。
  其中不乏一中的学生。
  他们望着李俊远去的背影,立刻嘲讽道:“爸妈,那是我们年级垫底的,他的见解有何深思之处?年级倒数,能上个大专就烧高香了!”
  这样的嘲笑在一所中的学生中并不罕见。
  然而,家长们无人会轻视李俊。
  因为他们曾经历风雨,懂得那话语背后的真谛。
  ...
  上午九时,语文科目的考试正式拉开序幕。
  第十二考场。
  李俊端坐首位,周围尽是来自各地的考生。
  经过一个月的高强度刷题,他不再先浏览试卷再作答。
  随着铃声响起,监考员一声令下,他立即挥毫疾书。
  整整两个半小时,李俊答题的速度之快,让监考老师们惊叹不已。
  午后三时,高考数学接踵而至。

  监考员已换人。
  目睹李俊答题的闪电速度,二人同样瞠目结舌。
  草稿纸上计算、验证,飞快无比,仿佛观看一台答题机器在运作。
  两位监考员,一位是教育局职员,另一位来自第三中学。
  他们对优秀生的印象尤为深刻。
  然而,面对像机器般答题的李俊,他们并未在市内十五所高中的精英中见过这位学生。
  莫非是差生?
  这个念头同时浮现在二人脑海!
  下午五时,高考首日落幕。
  万千考生并未立即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