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违反大忌

第(1/2)页

广大网友看完李俊反驳何松的文章后。
  支持者和质疑者都还没来得及发表评论。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首先站出来,要求停止这场由影评引发的争议风暴。
  “入选的十一部电影,都是经过审核小组严格审查的,电影内容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请个别人员注意在网络上的言论,切勿以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引导舆论制造风暴,也请不要过度解读电影!”
  虽然总局的声明没有直接点名知名影评人何松,但已经向他发出了最后警告。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认可的电影,你却挑起舆论,是不是想自找麻烦?
  总局的声明刚刚发布,立刻被三大社交媒体平台推上了热门搜索首位。
  网友们看完总局的公告,正准备留言时,又一个重量级的官方账号出现了。
  龙国最高执法机构的官方账号上线。
  龙国总警署没有表明支持或声援任何一方,而是发布了一个十分钟的视频。
  视频的开头是一段黑色背景配白色文字。
  “以下视频为未公开的真实记录片段。”
  字幕消失,视频开始播放。
  这十分钟的剪辑片段,记录了缉毒警察在前线抓捕罪犯的场景。
  视频中的缉毒警察及其声音都经过特殊处理。
  其中有两段内容在电影《黑白边缘》的结尾出现过。
  在视频的最后两分钟,还有一个采访片段。
  受访者只是一个模糊的黑色剪影,声音也被特别处理。
  “您做卧底的最长时间是多久?”
  “三年!”
  “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卧底感受和经历吗?”
  当采访者提出问题后,黑暗中的前卧底警察陷入了沉默。
  大约十秒钟后,他开口说:“那段感受和经历,我不想再回忆。
  只能说,在那段时间里,每天都需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还要时刻警惕身份暴露,每天都处在生死边缘。”
  说完,隐约能听到他的叹气声,显然很不愿意提起那八年的卧底生涯。
  采访者也没有继续追问,转而问到:“网上有一本小说,描述了警察在犯罪团伙中的卧底生活,您看过吗?”
  “看过!”
  “看完有什么感想?”
  “有点真实,又有点虚假!”
  “能否大概谈谈?”
  前卧底警察思考片刻,说道:“真实的是,如果卧底警察的身份暴露,他们会遭受犯罪团伙惨无人道的报复!
  虚假的是,小说作者描述的内容还是过于保守,每个卧底所经历的,比小说中的人物更为危险和残酷。”
  如果把卧底警察的故事拍成电影公之于众,你觉得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卧底产生什么影响呢?
  “不会有任何影响!”
  一位曾经的卧底警察摇摇头,笑着回答:“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那些都是虚构的故事。而且,我国现在对打击非法毒品的力度非常大,早在十年前就不需要卧底这个角色了。”
  采访视频到此结束,合集片段也播放完毕。这段十分钟的视频,是中国二十年来首次公开的关于缉毒警察的记录片段。一经发布,原先占据热搜榜首的广电总局就被总警署取代,紧随其后的是总局。
  不到一分钟,全国各地的警察局、各个机关单位以及知名报社的官方账号纷纷转发了这段视频。网友们在看完视频后,也在评论区留下了他们的看法。
  “电影本来就是为了向我国的缉毒警察致敬,宣传抵制毒品,拿电影和现实相比,这种做法太愚蠢了。”
  “那位前卧底警察说得没错,小说和电影都是虚构的,用现实去质疑电影,这不只是愚蠢,简直是抬杠!”
  “我们应该记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才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初心和理想。”
  随着广电总局的表态和总警署公开的二十年未曾公开的视频,抵制电影的风波终于平息。之前的热搜话题被撤下,相关讨论区也一并关闭。有些网友还想调侃一下何松,但点开他的账号主页,发现他之前对《黑白边缘》的影评已被删除。网友们原本打算在其他影评下留言,结果发现何松不仅被平台禁言七天,连评论区都被关闭了。
  虽然总局和总警署没有直接点名何松或电影《黑白边缘》,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正是抵制风波导致两个官方机构发表声明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