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醉酒

第(2/2)页

房门口,两人面色憔悴,想是一夜未曾合眼,心里为熙宁有这样忠心的人而感到高兴,他开口吩咐道:“宁儿还没醒,等她醒了,你们再进去伺候。”

        二婢女称“是。”

        杨昭不知道的是,熙宁早已经醒了,她这一夜本就紧张,哪里能睡的着,杨昭一动,她就知道了,只是未敢擅动。

        其实,她睁开眼又有什么用,除了让两个人都尴尬,下不来台,什么结果也得不到。大哭大闹,还是娇羞迎合,似乎都不合适,而且熙宁也做不来,不如装睡。

        熙宁起身叫皓彩进来为自己梳妆,让雨竹去拿衣服,她在杨昭的书房过夜,恐怕早已经传遍府中了,可即便这样,她也不能仪容有损的走出去。待皓彩和雨竹为自己整理好再出去。

        杨昭这几天总是来找熙宁,熙宁避而不见,每天在他上朝的时候早早出去,至晚方归。称得上是出门比鸡早,回家比狗晚,可即便这样,还是被杨昭给堵住了。

        熙宁这几天,天天去医馆坐堂,每天忙到亥时方归,今天她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坐在桌前的杨昭。此时回头已是来不及了,她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了。

        杨昭见她进门,立刻起身,声音中透着喜悦:“你回来了!”

        熙宁走上前去,向他行礼,他急忙过来扶起她,熙宁顺势起身,开口问道:“杨郎君深夜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杨昭拿起桌上的一本册子递给熙宁:“这是我让太史局选的几个适宜婚嫁的吉日,你看看喜欢哪一个?”

        熙宁疑惑的看着他手上的册子,没有去接。

        杨昭解释道:“那天晚上我们……”他见熙宁扭过头,知道她尴尬,立刻改口道:“我一定会负责的。”

        熙宁摇摇头:“那天你喝醉了,而且我们也未有越礼之事,你实在无需如此的。

        杨昭急切道:“我不是为了责任,我是……”还没等他说完,熙宁就打断他:“杨郎君,夜已深了,小女今日十分疲累,还请郎君见谅,让小女早早歇息。”

        杨昭见熙宁面色疲倦,也不好再逼她,只想着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

        杨昭走后,熙宁心中更加害怕,他要娶自己,不是妾,不是露水情缘的一夜风流,而是明媒正娶的妻子。

        他是杨贵妃的哥哥,想要什么样的名门贵女没有,便是想要公主郡主,也是有可能的,可他却如此坚决的选择了自己,原来这几日,他不来找自己,是在准备和自己成亲的事情。

        成亲,熙宁想到了和张昭的婚书,她掏出脖子上挂着的锦囊,拿出他们的成亲誓词,他们的婚事是这样简陋,没有亲人,没有证人,只有山间的风和林中飞舞的点点荧光,来证明他们的感情,可那却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自从那天熙宁拒绝杨昭之后,杨昭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待熙宁更好,就连公事都在熙宁这里办,这也是熙宁第一次接触到大唐的政治。

        两个人一般都是杨昭下值之后,杨昭陪熙宁吃了晚饭,唐朝人一向是吃两餐的,晚上宵禁,不许炊烟,可熙宁习惯了一日三餐,杨昭为了陪伴她,也有了这个习惯。

        然后熙宁看书,杨昭写上书,熙宁放下手中的游记,看着杨昭面前的几摞书本,这几本书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忠臣良将和害国佞臣的来去。

        而眼前的这个人,杨昭,在不久的将来,他的一个决定,还会直接影响整个大唐的命运。

        杨昭见熙宁盯着上书出神,以为她想看,就拿起一本自己写过的递给她,熙宁见杨昭把上书给自己看,目露诧异:“这是国事,我看会逾越礼制。”

        杨昭道:“这里只有你我,没有人会知道的。”

        熙宁听他这样说,只好接过,打开阅览起来,杨昭现在是监察御史,负责监督文武百官,这本上书里写的是一个官员去平康坊喝酒狎妓,被自己的夫人当街暴打,被杨昭上书有辱官员仪态名声,请皇帝予以惩戒。

        “呵”熙宁看着这个上书忍不住笑出了声,但立刻止住了,抬头看杨昭盯着自己,觉得十分尴尬,他合上上书,放回原处,拿起自己的游记,专心的看着。

        熙宁一向端庄持重,就是高兴,也是低眉浅笑,从没有过这样控制不住的时候,杨昭拿起刚才的那本上书,打开看了一眼,立刻明白过来,他开口解释:“柳少监的夫人是右相的女儿,他风流成性,府中姬妾无数,让柳夫人受了不少委屈。”

        熙宁立刻明白了,杨昭弹劾李林甫的女婿,是为他女儿出气。

        据说李林甫的姬妾众多,他的儿女仅次于唐玄宗李隆基,可他虽然儿女无数,真正有才能的也只有一个李岫,其他的儿子基本都没有什么记载,女儿更是无人知晓。

        李林甫老奸巨猾,口蜜腹剑,在政治上的才能十分出众,可儿女方面就和他的才能成了反比,若是他的儿子中有一个争气的,有了李林甫这样一个父亲,将来只怕还能子承父业,也不至于被杨昭夺权,落得个开棺流放的下场。

        熙宁道:“看来右相很疼爱柳夫人,她才敢这样。”

        杨昭道:“柳李氏的母亲十分得宠,府中地位仅次于右相夫人。”

        熙宁道:“以前只听说过,大唐的驸马不好当,先为君臣,后是夫妻,想不到宰相的女婿也不遑多让。”

        杨昭道:“大唐民风开放,先有则天女皇,后有上官昭容,骑马打猎,习武射箭,都是平常。”说完,他目光幽深的看着熙宁:“不是人人都如熙宁你一般,温婉沉静,惹人怜爱的。”

        熙宁见他调戏自己,立刻恼了,转过头不理他,杨昭见熙宁生气,立刻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忘形,言语轻佻。

        他拿起另一本递给熙宁:“你再看看这个。”

        熙宁见杨昭转移话题,也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了,杨昭本性如此,面对自己已是十分克制了,他所生长的朝代环境,和自己这个在二十一世纪,看惯了奉公守法的良民是不同的。

        他这样的人,放在现代就是古惑仔,而熙宁到了古代,就得假装一个成大家闺秀,想想真是讽刺。

        熙宁接过他手中的上书,打开一看,说的是尚书右承李行之教子无方,纵容儿子随意议论皇家之事,不敬贵妃。

        不敬贵妃,难道说的是杨贵妃嫁给自己的公公,想不到这个李家大郎还挺有勇气的,要说这件事,李隆基做也做了,就是不把流言当回事。

        可百姓议论是一回事,自己的臣子家眷议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李行之的儿子在外面说这样的话,难保其中没有李行之这个做父亲的曾经说过,被孩子记在心里,说了出去。

        熙宁看向杨昭,杨昭道:“李行之是前左相李适之的同族兄弟。”

        左右相正见不和,互相争斗多年,两人势均力敌,天宝五年李林甫借太子内兄韦坚之事,贬李适之为宜春太守,天宝六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惊惧之下,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四岁,葬于河南温泉里。

        现在已经是天宝六年八月了,李适之是什么时候死的,史书里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总不可能到年底吧。

        “李适之他……”熙宁疑惑道。

        “今年七月已经服毒自尽。”杨昭解释道。

        李适之已经自尽,他的亲眷没有了靠山,杨昭这是要帮李林甫一一清除。

        杨昭见熙宁对国事十分感兴趣,有意讨她欢心,便与她论起了自己的公务,一下午的时光,就在两人的欢声笑语之间度过了。

        杨昭会如此,让熙宁倍感意外,她本以为做官的人,对自己的公文都是十分在意的,毕竟事关重大,稍有不慎,难保流之于外,被有心人利用,危及国家。

        可杨昭这样大方的让熙宁随意观看讨论,倒是让熙宁看出了他的性情,在熙宁的印象里,杨昭虽然对自己体贴入微,千依百顺,可那仅仅限于荣华富贵。

        可如今就连国事都如此放纵熙宁,将来若是有必要,那……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