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朝堂之议

第(1/2)页

姜维原本想给回城的萧铮一个惊喜的,但是没想到萧铮表现得相当克制和淡定,这倒令姜维有些意外自己主公几时变得如此宠辱不惊的。

        他不知道的是,萧铮已经高兴过了。

        毕竟他是开了上帝视角的男人,他从系统的“天下大势”提前知道了姜维俘虏五千官兵,生擒青州刺史崔进。

        他也终于知道自己跟姜维的差距有多大了。

        原以为自己三千人马正面硬刚四千官兵,以伤亡数十人的代价击溃敌军已经很牛逼了。

        想不到姜维这一手极限操作直接秀到他头皮发麻,零伤亡俘虏五千官兵并生擒统帅。

        他当场就有用技能强化卡强化兵法等级的冲动,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毕竟好钢要用在刀把……啊不,刀背……也不对,总之用来提升兵法肯定是浪费了。

        不过姜维还是表示,此战最大的功臣是郑同,若不是有他配合相助,自己的计谋也不会如此成功。

        郑同满脸苦笑,一开始姜维找他的时候他是拒绝的,但是后面姜维一番晓以利害他还是妥协了,毕竟有了投效萧铮的黑历史,朝廷那边已经不能容他,他惟一的选择就是跟着萧铮一条路走到黑了。

        ……

        琅琊义军先败徐州官兵,再败青州官兵,连堂堂刺史崔进也成了阶下囚,着实让朝廷颜面大失。

        还未等朝廷有所动作,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一般指冀州、并州和幽州三州之地)局势再度糜烂,冀州刺史董立面对数十万白巾军弃城而逃,白巾军攻占河北最大的城市邺城。

        白巾军一改常态没有大肆屠戮城中官吏,反而大加安抚。

        在部下的拥戴下,高成在邺城自立为王,国号魏,大封百官。

        ……

        洛阳,建兴宫,勤政殿。

        南北局势同时糜烂,注定今天的朝会群臣不会好过。

        群臣山呼“万岁”后,天子陈郢并没有让他们平身,只是高坐龙椅之上,冷眼扫视下面跪伏在地的满朝文武。

        片刻之后,天子开口点了一人:“散骑常侍宗延何在?”

        文官中一人颤颤巍巍起身出列,迈步到中间跪下,拜道:“微臣在。”

        “昔日琅琊郡民夫作乱,朕欲派骁骑将军宋钧率军平叛,尔等上奏言琅琊乱军不过是癣疥之疾,徐州刺史赵忱即可平定,不值朝廷如此大动干戈。河北白巾军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劝谏朕不要本末倒置。”

        “朕从了尔等之言,可如今徐州刺史赵忱兵败,青州刺史崔进被俘,不知尔等作何解释?”

        陈郢的话说得很平静,似乎只是很平常的问询,宗延却吓得魂不附体,冷汗直流。

        他官居散骑常侍,规谏天子过失本就是职责所在,当日皇上听闻琅琊郡民夫作乱,火烧淑妃墓,勃然大怒,欲派骁骑将军宋钧率三万精兵前去平叛。

        他认为皇上此举出于私怨而非公心,区区琅琊乱军不过是癣疥之疾,朝廷当前大敌是河北的十几万白巾军,朝廷不宜再分兵琅琊郡。因而,他联合朝中数位大臣,联名上书劝谏,迫使皇上收回成命。

        只是他万万想不到琅琊叛军如此剽悍,先败徐州官军再败青州官军,连堂堂刺史都被生擒活捉,显得他当初的谏言如此可笑。

        自知无力辩驳的他只得低首请罪:“微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陈郢阴沉着脸,大喝一声:“来呀!”

        殿外立即冲入一队侍卫待命。

        “将宗延、曲典、石毅……等人押下去,交由廷尉府问罪。”陈郢一口气念了一串名字。

        宗延心中一寒,这些人都是当初一起跟他联名上书反对出兵琅琊郡的官员,皇上一个不落通通都要问罪,鬼知道是不是借题发挥,借兵败之事出一出当日被迫收回旨意的恶气呢?

        被点到名字的大臣纷纷出列请罪,侍卫不顾他们的挣扎强行将他们架出殿外。

        百官伏在地上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出。

        琅琊郡之败陛下就惩治这么多人,不知冀州之败又该激起怎样的天子之怒。

        还未等陈郢再开口点名,司徒赵慎却主动出列请罪:“臣弟赵忱平乱不力,弟有罪兄之过,微臣愿代臣弟受罚,还望陛下息怒,以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