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开科取士(下)

第(1/2)页

仁德十九年的冬天,天下人瞩目的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第一天先考文科举。

        因为是第一次举办科举考试,准备仓促,人员不足,萧铮对整个科举考试流程进行了简化,取消了乡试会试殿试三轮逐级考试的方案,直接只考一轮终试,一共考两场,上午考帖经,下午考策论,每一场考四个时辰,一天内就可以考完。

        所谓帖经就是补全文字,一段文字中故意漏掉其中一两句,由考生根据前后文补全。

        没错,就是后世的填空题。

        出题的范围也简单,就是每个读书人都必读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不过贴经只占这此科举考试的三十分,主要是考考生们的基本文化水平,一个四书五经填空题都做不好的人,说有什么惊世大才谁会信呀。

        策论才是考试的重点,策论,顾名思义就是让考生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并献策的文章。

        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考生的真才实学。

        还是那句话,萧铮想要的是能指点江山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指指点点的书呆子。

        这次策论考试的题目是《均田论》。

        题目看似浅显,但一提到土地就牵扯到世家,也就扯到了门阀政治,就看这些学子敢不敢畅所欲言,针砭时弊了。

        毕竟是第一次考试,萧铮就不跟他们玩什么变态的八股文了,免得吓坏小学生……不是,吓坏年轻学子。

        当然,以后科举考试制度成熟了,也坚决不搞八股文,后世不是天天批判八股文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吗。

        针对杜畿提出担心有人作弊蒙混过关这个问题,萧铮也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搜身什么的太有辱斯文,按照考场的要求,每个考生进考场前都得去一个统一的大池子中沐浴净身,连头发都规定必须得披散开清洗,再换上考场专门准备干净的衣衫和鞋袜才能进入考场。

        考场里遍布一个个独立的小格子,每个考生都有一个自己独立的考间,互相之间都看不见,杜绝了交头接耳、互传小抄的可能。

        考间内的笔墨纸砚也是由考场准备好的,谢绝考生自带,也杜绝了考生夹带小抄的可能。

        毕竟是第一次科举考试,萧铮就不信有人短时间内能琢磨出什么后世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弊手段。

        所有人都以为文科举的主考官会是大都督府最德高望重的荀彧荀长史,但是萧铮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任命大都督府新任主簿司马懿为主考官。

        所有人都对司马懿羡慕不已,毕竟身为第一届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份荣誉足以让他吹一辈子,连司马懿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