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退兵,退兵

第(1/2)页

  为什么会汇报凯旋的是一名基层军官?

  赵桓握紧双拳,不愿接受事实,尤抱有最后一丝希望,问道:“四壁指挥使刘卿呢?”

  这名军官头颅低垂,斗大的泪珠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声音低沉:“刘太尉午后时分便已身中十余箭,战殁而亡,  死前只手指城门,吐血遗言一句,夺门,报恩。”

  赵桓再也抑制不住悲伤,两行清泪滑落脸颊。那位头发花白,却豪迈爽朗的老臣,大宋最危难时刻的擎天之将,  就这般离自己而去了!

  在赵桓穿越之处的最黑暗之时,是这位大臣为赵桓梳理形势,  定下外战内守的战略。

  也是他意气奋发,扬言虽军少而必死战,为赵桓鼓足了信心。

  也是他在岳飞到来之前,统帅着最孱弱、混乱的禁军,为赵桓顶住了最严峻的局势。

  赵桓不敢想象若自己穿越之初,没有这位老臣为自己统帅军队,稳定局面,自己该怎么面对残暴的金军以及诡谲的内部形势。

  这位国家中流砥柱,挽大厦于将倾的国之重将,却在璀璨功成前的最后一刻,马革裹尸。

  八名士卒抬着一面棺材来到城墙下,全身浴血的四壁指挥使刘鞈合甲躺在其中。

  赵桓凝望着如同静静睡去的老将,哀伤许久,说道:“有赫刘公,心在王室,  气呑黠虏,  忠贯白日,仗节而死,无愧委质。加镇南军节度使,观文殿大学士,赠谥忠显。荫其子为正侍郎。”

  “臣等为刘使相拜谢官家。”一众将士哽咽着齐呼。

  大宋朱旗覆盖在了这位擎天之将身上,棺盖慢慢合拢。

  赵桓站在城头,语气坚毅,说道:“朕不会辜负任何有功王事之臣。将士用命,所受封赏,朕今日会在这里监督落实。任何人封赏有异议,皆可直言,朕为你们做主。”

  随着赵桓的命令,大量开封府官员肃立在金山银山面前。

  精简到了极致的管理层级,可以使赵桓直接接触到最基层的士兵。每个士卒的封赏都是在赵桓眼皮底下进行,没有任何贪官污吏可以上下其手。

  这使赵桓的威望在禁中心中达到了巅峰,整座东京城再没有任何人有余力对抗赵桓的意志。

  只是变故发生在了城门下。

  按流程,禁军将士在领取了封赏后,要脱下戎装、甲胄,与武器、弓弩一并交给旁边的官吏。

  但一名士卒双手捧着戎装站在开封府官员面前,却迟迟不肯交付戎装,伤心的嚎啕大哭:“我苦寒疾,国而忘身,生死用命,难道只为这些许铜臭?”

  闻言,三军将士无不动容,位卑未敢忘国忧,投戎报国不惜身。禁军中终不乏岳飞这种尽忠报国的将士。

  一名名将士迟疑的站在金山银山前,紧紧抱着自己的戎袍,眼中充满不甘,有人大喊道:“相公至死思报国恩,我等却这般只为了些许俗物,就脱下戎装,远离戎马。将来地下九泉,有何面目见相公,如何对得起相公淳淳教导,和颜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