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组建静塞军

第(1/2)页

  阳春三月,东京城繁花锦簇、花瓣纷飞、满城飘香时,赵桓终于从南京返回了东京。

  一同返回的还有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副都指挥使王德,这俩人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指挥铁骑再合适不过。

  东京城北方牧场里还养了两万多匹战马,一直空置简直是对战略物资最大的浪费。赵桓打算让他俩带着战马、带着骑兵到河东去。

  胡闳休在京畿一带正好招募了两万四千多人,赵桓让枢密院将这两万四千人全部划归静塞军。

  有人、有马、有猛将,  只要多经历一段时间的捶打,静塞军一定能复现历史上战无不胜的风采。唯一的遗憾是,战马数量的确少了点。

  要知道在大宋开国之初,静塞铁骑每名将士都有五匹战马,精甲强弓,能驰善射,未尝败绩。

  对此,赵桓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等候大宋财政充裕,  再慢慢给他们补充。同时等韩世忠逐渐筛选精锐,精选百战老兵。

  毕竟这两万四千人不可能全部精于骑射,在长期严格训练,屡次沙场征战后,会选出数千名真正的精骑铁甲。

  对于静塞军,赵桓并不打算将其全军都设置为骑兵。

  军事理论越先进,战斗力越强大,就越能发现步骑协同的重要性。比如岳家军,比如现在的神武右军。都不是一支纯骑兵部队,相反都是多兵种、多武器混合的野战军团。

  静塞军筛选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到时候他也能成为一支独当一面的精锐野战军。有坚韧强大的步兵,有如墙而进的铁骑,甚至还有可能有火力强大的炮兵,阵线连绵的火枪军。

  那敌军面对他们,可比面对一支单纯的铁骑要绝望的多。

  只不过静塞军的铁骑要相比于其他宋军,要格外强大,  具有铁骑决胜的传统。

  南京十余万叛军的整编,赵桓则交给了杨存中,  其中符合服兵役条件的青壮留下,其他绝大部分人都要遣散。

  赵桓返回东京,就是要跟宰相们商量一下,究竟该如何安置南京城的近十万叛军。

  这近十万人,是不可能继续再从军入伍了。

  但也不能轻易的遣散了之,不然恐怕又成祸患。

  议事地点选在了文德殿,政事堂就在文德殿前的广场右侧,沿着走廊很快就能抵达殿内。

  左相、右相进入文德殿时,就发现平章政事李纲早已春风得意的站在了殿内,跟官家聊着国事。

  只是官家脸上余怒未消,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两位宰相也不敢在这时候触其霉头,只能本分的行礼问安。

  见两位宰相到来,赵桓便与李纲停止了交谈,对两位宰相说道:“今日重点是谈论南京禁军的安置,稍后两位相公且勿离开,召集公卿,朕还有国事相商。”

  二人连忙应下。闭门廷议,这已经是宰相为数不多的特权了。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显然,  官家还是有心让宰相负责国家具体大事的。

  待众人都入座后,赵桓说道:“南京城这近十万禁军的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