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苏湖熟,天下足

第(1/2)页

  若只看东京的繁华安宁,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大宋正处于太平盛世。

  京畿路转运使赵鼎是这个时代的顶级贤臣,淮南路转运使向子諲也是一位颇具才干的人才。

  在这两人的努力下,东南漕运迅速恢复繁茂。从东南来的粮食、特产以及物资,使东京这座宏伟的城市再次爆发出无限活力。

  公卿、百姓都在这座城市里看到了大量机遇,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

  但直到西夏使节的到来,才将大宋从无限憧憬中拉回现实。

  帝国未来可期,  但在当下四方仍不平静,还有大量敌酋外虏对大宋虎视眈眈。

  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夏,这个卑劣小国趁大宋国难之时,侵占大宋数千里山河!

  想到山清水秀、绿野无垠的数千里山河在余晖照耀下却再非大宋所有,无数宋室军民心中就有一股怒火。

  使节的接见是左相梅执礼负责的。

  梅执礼虽然还是左相,但官职却变成了平章政事,  也就是调到了政事堂理政。

  如今政事堂有两位宰相,  分别是右相李纲和左相梅执礼。

  都是宰相,很难学大明以首辅、次辅相区分。而且大宋国情也已经适应了左相、右相的传统。

  在政事堂便依旧以左右相称,  其中按诸夏传统以右为尊。右相地位稍高,便是事实上的帝国首辅,总览朝廷政务。左相次之。

  而原来的右相孙傅,则继续负责尚书省,只是官升了一级从尚书仆射变成了尚书令。这是绝对意义上的明升暗降,尚书省的权柄都给了政事堂。

  不过虽然如此,他的权柄依旧极大,不弱于后世的通政使,也不弱于如今的枢密使。只是再不复掌舵朝廷走向,也没法再制定朝廷政策。安安心心、本本分分的传达赵桓的意志,对这位庸碌的老人,也未尝不是个好归宿。

  梅执礼白日里与西夏使节接触过后,日暮时分便立即进宫,  找赵桓禀报详情。

  六月正是盛夏,哪怕是落日余晖都带着明媚的光亮。

  梅执礼抵达时,赵桓正站在景福殿前的树荫下,指挥几名内侍制冰。

  庭院宽敞,  四周有满树繁花,  粉白色落英随着迎面的风飘来阵阵花香。

  硝石制冰不算什么高超技术,哪怕赵桓这个对理科一窍不通的文科生也有所耳闻。

  大宋火药已经十分完善,御前军器所里有大量硝石。

  一切材料都已齐备,赵桓只要指挥内侍去搬来桶和工具就行。

  工具是一个大青缸,也就是司马光砸的那种。里面装了大半的清水,又在清水上放了一个干净的木盆,盆里装的却不是水而是羊奶、水果丁、白糖。

  硝石被内侍放进青缸里,清水顺利结冰,又过了一段时间羊奶和水果丁也顺利冻结,一份纯手中制成的冷饮耗时半个多时辰总算是成功了。

  跟在赵桓身边的赵金儿欢呼雀跃的从内侍那里取来包装好的食盒,亲手递给赵桓说道:“大哥是怎么想到这种主意的。这冰食晶莹剔透,又奶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