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以邻为壑

第(1/2)页

  据有史料可查的记载,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黄河治理的难度可以用一句古话看出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而因为大宋的三易回河,这一进程在大宋格外频繁,无论决口还是改道都十分密集。
  苏迟向岳飞说道:“以如今形势看,  想彻底解决黄河泛滥问题,没有朝廷数亿贯的财政投入,十年以上的长期坚持,很难见到成效。但治理黄河说来复杂,其实也简单,无非是与水势相较量。解决方法其一为堵,其二为梳。”
  “如今大雨磅礴,水势增大,  我等必须要严堵缺口,防止其他地方再出现决堤。同时开拓水道,引黄河分流前往其他地方,分杀水怒。”
  岳飞问道:“苏侍郎打算如何去做?”
  苏迟立即说道:“如今朝廷在河北动用军队三十余万,民夫百万,我以为可以防治相结合,除了全力修补决堤外,堤岸上,每一丈设民夫一名,任何地方有决堤风险,立即上报,第一时间全力抢修。”
  岳飞皱眉,这个方法对抗洪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人类能达到的巅峰动员能力也就这般了(子弟兵抗洪两米一岗),  可是对军队的组织力就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考验。
  怎么保证这绵延阵线的补给?
  大宋军队还从未经历过在这种情况下,  向士卒提供伙食的演练。
  但岳飞只犹豫了片刻,  便说道:“可,我会全力安排士卒,不惜一切保证抗洪。”
  事在人为,  大宋此前没有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不一样是靠着所有人戮力同心扛了下来?
  苏迟也不敢耽误,说道:“使相统筹大局,防范整体河防,我这就去洺州方向疏通水道,分流洪水。”
  当一个国家,扫除了腐败的buff,能形成的动员能力,是令人惊叹的,也是宏伟磅礴的。
  文人墨客总是喜欢豪言壮语,动辄三千丈,数万尺。
  但这一切在大宋却淋漓尽致的演绎在了现实当中,神武右军的将士如钉子般在磅礴大雨中钉在了堤坝之旁,这一排开便是数万丈。
  无数士兵用他们的身体守卫在洪流之前,顶在了抗洪的最前线。
  而与此同时,整片大地上,数十百万计的民夫如蚂蚁一般急促的忙碌起来,  全力修补决堤。堤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形成,并不断汇拢,  将黄河决堤的情况迅速弥补缩小。
  四月末,大雨依旧滂沱,天地一片阴霾。
  但好消息已经传到了东京,就像刺破那云层的一缕阳光,驱散人们心中所有的阴霾。
  右相梅执礼兴奋的向赵桓禀报道:“官家,河北水患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苏迟不愧为最精于水利的官员,他的防治措施都有条不紊的在向前推进,各处决堤的规模都在缩减。”
  赵桓露出笑意,总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片决心。天量财富砸进去,糜烂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