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新阶层的勃勃野心

第(1/2)页

  面对陈东提出的这份方案,最先受不了的还不是皇帝,而是士大夫们。
  如果选试统一法度,学习四书五经的儒家士子,日后做不了官,要从胥吏做起,那士大夫们的岂不是要沦落到与一群泥腿子为伍?
  国家对士大夫们的优待何在?
  与士大夫共天下又体现在何处?
  有大臣当即就要起身反对。
  但赵桓坐在龙椅上,  先一步开口,语气坚硬:“朕以为这份提议很好。一群书呆子,天天看《论语》,读书都读傻了,连一**吏都压不住。又如何能治理一方?”
  “我朝太祖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朕以为说的非常在理。士大夫们不是总说,  朕不尊祖宗法度?朕今日就以祖宗法度治事!”
  大抵有为之君,都是看不上儒家的。反倒是守成之主,会重用儒家,  强调君君臣臣,等级礼仪。
  对儒家的厌恶,最有名的无疑是秦始皇和汉高祖。秦始皇焚书坑儒不论真假,对儒家的反感是可以确定地。
  汉高祖刘邦更是直接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见到了就直接喝骂。
  其实大宋的开国之君,太祖皇帝也非常轻视儒家。
  对儒家最流传千古的嘲讽,“之乎者也”,就是出自大宋太祖皇帝之口。
  当年大宋东京朱雀门,还不叫朱雀门,叫“朱雀之门。”
  太祖皇帝走过,就问宰相赵普,为什么不叫朱雀门,偏偏要写‘朱雀之门’四个字,  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
  赵普一本正经地答道:这個‘之’字是语助词。
  结果自然是朱雀之门改成了朱雀门。而“之乎者也”则成为大宋皇帝对儒生最著名的嘲讽。
  一嘲讽就是千年,直到儒家被扫除历史舞台,也摆脱不了这个之乎者也的帽子。
  今日赵桓重提这一经典,  儒家大臣们纷纷丧气,  感觉儒家地位要被打回赵普执政之前的情形了。
  这位赵普宰相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真宗皇帝一首《励学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将儒家抬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今官家就要一力将其打落下来。
  官员们不敢正面反对,右相只能曲线救国,改为质疑这项方案,只要这项提议无法转为国策,士大夫们也就无需与泥腿子为伍了。
  梅执礼便问道:“选吏不选官,国家凭何以治?指望奸吏治国?岂不道德败坏之人,汹汹盈朝?这天下还有何气节可谈?有何希望可言?”
  但陈东显然已经猜到了士大夫们这经典的套路反击。
  跟他们谈治理,他们就谈道德。跟他们谈道德,他们就会迅速转进到传统、习俗、规矩等各个方面。
  所以陈东笑着说道:“当然也选选官。科举一直以来不都是以选官为主吗?那就在朝廷在中央在设一套选官系统。”
  嗯?
  赵桓一笑,有些明白陈东的想法了。
  果然就听陈东说道:“既然选官一直选的是学问渊博,道德高尚的人中龙凤,那不妨将这规矩奉行下去。”
  “参与中枢朝廷选试者,必须是学问渊博的博士,或者在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