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帝国新任名相

第(1/2)页

  张叔夜掷地有声:“西夏所属之地,定州、怀州附近全是沙漠、荒原。西夏人又在黄河附近大肆垦荒种田。这使得当地几乎年年闹风沙。”

  “尤其秋季,北风骤起,就连我朝陕西都会受其影响。大风起自西北,飞沙扬砾,昏尘蔽天,逾时风势八面俱至,终夜不止,如是者连日。每日风起,便万窍争鸣,连月乃止。”

  “只要西夏持续抵抗,秋季战场,金军势必会遭遇这种风沙天气。”

  听闻张叔夜这么说,赵桓认可的点了点头,黄河上游的沙尘暴天气的确是非常严重,这个问题从西汉就开始出现,到了唐代定都关中形势愈发恶化,而到了大宋朝,恶劣情形几乎进入巅峰。

  黄河在大宋连年闹水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西夏把当地环境破坏的太严重,植被退化。不仅水土流失,还风沙漫天。

  张叔夜说道:“如今西夏与金国的战事问题在于局势变化太过迅猛,西夏求援的信使甚至都来不及派出,金军就兵临贺兰山下。”

  “但只要西夏能坚定抵抗,于兴庆府一带层层设防,迟滞金军。出身于白山黑水的金军从来没见过飞沙扬砾,昏尘蔽天,折木发屋,窈冥昼晦的情形,必然会士气大坠。西夏军趁势反击,很有可能挫败金军锐气,稳固住防线。”

  “金军远征上千里,僵持下去便会重蹈辽军粮草不足的覆辙,最终大败而归。”

  赵桓靠在软榻上,思索着着说道:“如此看来西夏整体胜率极高啊。”

  这局面,只要李乾顺照抄赵桓的作业,重现东京之战的辉煌,看起来非常容易。

  哪怕再不济,带着君臣死守兴庆府,金军也有可能大败而归。

  毕竟西夏不像大宋这么富裕,金军无法劫掠上千里繁华地带维持补给。

  而且僵持下去,宋军就可能进入战场进行干预。

  兴庆府,这不是一个没有援军的孤城。相反,他有着当世最强大的外援。

  说到这里,赵桓好奇的问道:“对于缓解西夏战局,其他守阙书令史有什么见解?”

  张叔夜说道:“还有一派为激进派,其主张我朝应该立即向西夏进军。其以为完颜娄室必不会重蹈在东京城下的覆辙,势必将诛杀李乾顺,灭亡西夏。”

  “若我朝不希望金国独吞西夏,出兵已刻不容缓。”

  赵桓惊讶的问道:“出兵刻不容缓?出兵去哪里?现在西夏战局一日数变,贸然出兵岂不是陷入金军包围之中。”

  张叔夜说道:“臣倒是赞同这一派的见解。以岳相公之军略,如果放弃驰援兴庆府,那可以兵分数路,全面进军,占领大量疆域。”

  赵桓眉头一拧,这不是变成了趁火打劫?

  虽然说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

  但大宋作为一个宗主国,藩臣被入侵,不派兵救援,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怎么看都有点不上台面。

  张叔夜冷静的分析道:“以臣对西夏国主李乾顺的认知,他极有可能无法坚持抵抗,会选择屈膝投降,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