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世界文明中心

第(1/2)页

  有庞大的市场,就一定能催生出规模庞大的工业。

  那么太平州有多少工匠?赵桓推算了一下,说道:“怎么不得有十万人?”

  韩穗则说道:“臣去过太平州,州内烟囱林立,百姓都以冶铁为业,路上随处可见作坊与工匠,臣以为工匠人数怎么也不会低于十五万。”

  张浚微微摇头,说道:“太平州有个当涂县,当涂县境内在梁山下面设置了一座冶铁重镇梁山镇,这座城镇以钢铁冶炼和钢铁贸易为主,是整个南方的钢铁贸易中心。”

  “仅在梁山镇定居的冶炼工匠、矿工和为他们服务的人员就有八万余人!”

  “整个太平州共计有工匠二十七万余!”

  张浚话音落下,屋内所有人都吸了口冷气。

  不事生产的工匠二十七万余人,这已经堪比京城了。

  常言道,京城是天下首善之地,为了给京城送粮,历朝历代都要依靠漕运从东南千里迢迢转运数百万石粮食送到京城。

  这也是大宋选择东京为首都的关键。

  东京作为首都,除了军事上被弊病以外,其他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平原上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沿河补给,都十分方便。

  而这对一个超级大都市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唐朝皇帝也不会一个接一个的从长安跑到洛阳,就是为了减少关中粮食消耗,方便就近漕运。

  皇帝的迁居,带着的人口基本上就是京城不事生产的人口。

  一座百万级别的大都市里,至少有十几万的军队,十几万的皇室、官员、贵族人口。

  大宋此前的西京洛阳只有二十多万人,他们就几乎不需要像唐朝一样用漕运补充粮草,反而能通过运河来补给东京。

  可以说,中原一直比西方更拥有集中农业国力,供应一个城市的经验。

  这个经验可以用来供皇室、贵族享乐,同样也能用来发展工商业。

  而太平州正处于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中,他发展工商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南方具有了一切完美条件。

  所以计相杨时感慨道:“太平州真是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啊。古者重农抑商,就是因为一旦发展商业,容易导致当地粮食不足。”

  “而太平州就近在苏湖平原边上。苏湖熟天下足,这鱼米之乡,天府之国,能否供应天下尚不好说,但只要装上船,一两日就能送到太平州。”

  赵桓笑着点头,发展工业化是需要原始积累的。

  尤其一个农业社会,想要进步到工业时代,在强大的机器生产出来之前,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

  把农业财富集中起来,供应一处,从而形成工业中心。。

  在明清,这个工业中心,名叫景德镇。

  China,就是瓷器之国的意思。

  而景德镇,就是当时世界上的瓷器中心,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这一地位也牢不可破。

  作为世界瓷器中心,景德镇就拥有二十五万瓷器工匠。

  如果看过景德镇在欧美相机里的原始风貌,那这个瓷器中心,事实上具有绝对意义上的工业风格。

  其境内工坊林立,高耸的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