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作客杨宅

第(1/2)页

  赵桓觉得住的方面,应该是大宋跟汉室相差最小的了。

  可是直到他被杨员外带到了河间府他的住宅。

  大宋的百姓格外好客,《梦华录》里最有名的一段就是,东京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人为京人欺凌,众必救护之。有时巡街军士要拘捕打架斗殴之人,也会有热心人挺身而出,自己出钱请军官吃饭,大事化小。外地人如果搬到京城,左邻右舍都会热情串门,请客吃饭。

  所以《说岳》里,岳爷爷到哪都会有热情人请客吃酒。

  赵桓也遇到了这一幕,这个杨员外对赵桓抱有非常高的好感,热情不已,说什么都要请他这个外乡人到自己家,让他宴请一回。

  讲真的,如果是在后世,人情冷漠。一个只攀谈了一会儿就要请客吃饭的人,所有人都会感觉怪异,甚至警惕。

  但在大宋,好汉们之间,这种事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甚至宋江、卢俊义这种,只要你找他借钱,他就一定会借给你。甚至都不一定要你还。

  当然了,谁要是不知好歹,一个劲的去薅羊毛,除非他才干气度不菲,像刘邦这种,否则李逵的拳头也会让他吃尽苦头。

  杨员外有没有把赵桓当成刘邦,赵桓不太清楚。

  但这位员外绝对贯彻着大宋员外身上的热情和好客,在蹴鞠结束后,就一定要请赵桓到他家做客。

  老员外说的很直率:“老朽我六十有三,活了大半辈子了。人心善恶还是分的清的。如果上天垂怜,我还能有近二十年的光阴。日后只要你来了河间府,就还记得我这河间府的老友,可以上门来看看老哥我。”

  听老员外说完,赵桓就体会到了大宋民间为什么会如此热情。

  在这个车马慢的时代,出门在外,能有个好友,几年甚至十几年见一回,也是一桩让人心情愉悦的美事。

  所以,有些人一见如故。有些人白发如新。

  当然了,最最重要的还是,大宋民间富庶。根本不差一顿宴请的食物。

  要是像刘备那会儿,猎户请刘备吃顿肉都得把自己媳妇给杀了,大腿切下来,炖一碗肉羹。

  再热情的百姓,可能也大方不起来。

  赵桓没办法,只能让魏胜去准备一份礼品,带着两个精致的礼盒上门。

  礼品倒也没特别奢侈,一份礼盒装的是一套冰裂纹瓷器,这个是大宋制瓷的最高水准,也是人类美学的巅峰。除了大清的康麻子喜欢艳俗,大概每个时代的人都对这种精美瓷器推崇不已。

  这么一套瓷器如果卖到君士坦丁堡以西,或者南洋、印地,至少能卖十几两黄金。但在大宋,由于瓷窖众多,价格压到了只要两贯钱。

  但赵桓觉得这个价格还能继续往下压,后世一套冰裂纹瓷器,只要一个人大概一天的工资。

  大宋的工业距离天朝的工业,规模上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但在瓷器质量上,就没有多大区别了。比如赵桓带的这套瓷器是汝窑制造的,在后世这套瓷器中的一个杯子,拍卖价格就两亿起步了。

  赵桓不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