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新罗婢

第(1/2)页

  这实在是容不得赵桓不好奇啊。

  一个小小的庄主,居然有三房小妾。

  赵桓不知道在其他朝代一个小地主一妻三妾是否正常。

  但以目前赵桓所了解的情况而言,杨员外小小的一个庄主,居然养了三个貌美如花的小妾,未免也太富庶了些吧?

  要是大宋的普通家庭都像他一样,那说盛世,真的是有些贬低大宋了。得用人间天堂来形容才行!

  杨员外笑着说道:“只要贤弟别笑话老夫我一树梨花压海棠就行。”

  赵桓没有笑,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看起来非常唯美,但真实情况却非常的残酷。

  民间传言这首诗是大宋第一大文豪苏轼写的。

  据说是一位张老先生,在八十高龄之时,还兴致勃勃地纳了一房十八岁的年轻小妾。享受了纳妾之欢的张先仍不忘显摆,洞房之后,便即兴赋诗一首,以表达其愉悦的心情: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于是苏轼也赋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就有了千古名句: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但一位十八岁的新娘嫁给了一位八十岁的老头子,横里竖里,赵桓看到的都是封建王朝的黑暗和小民的无奈。

  所以,如果杨员外这么一个小庄主就能娶三名如花似玉的小妾,赵桓就得认真估算自己此前的看法了。

  大宋是否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前一千万人取走了整个天下的财富,底层百姓已经苦不堪言,被迫将年轻少女嫁给白发苍苍的糟老头子。

  四海穷苦,天禄永终。

  如果四海绝大部的人都穷的卖儿鬻女,那所谓的盛世,简直是一个笑话。

  毕竟赵桓还没有朱棣脸皮那么厚,马政逼得百姓典卖妻妾,百姓大量逃亡,还能自称盛世。

  以至于他儿子登基后不得不发诏书帮他擦屁股:“各处军民有因追陪孳生马匹,为官府所逼,不得已将男女妻妾典卖与人者,诏书至日,官府悉为赎还,不许托故延缓。”

  也就是官府出钱把百姓的男女妻妾赎回来,还给百姓。

  但好好的一个儿子、姑娘,好好的一个妻妾,都卖出了,再买回来,中间受的苦难怎么算啊?

  杨员见赵桓脸上没有什么笑容,便解释道:“贤弟可莫要误会,老哥我可不是个欺南霸女的无良士绅。你也亲眼看见了,小艺是我庄上的普通农户之女。就以小艺的目光,能看上老朽这把老骨头?”

  “也不怕贤弟笑话,老朽请媒人为族中杰出子弟上门提亲,人家都婉拒了。”

  “谁要是敢欺负小姑娘一根指头,她爹爹能一直闹到东京去敲登闻鼓,官司打到官家那里去。登闻鼓可是有御史值班,只要鼓敲响了,势必会三司会审。这可是最高司法的会审,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家,就是谁也无法只手遮天,把这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