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宋的司法精神

第(1/2)页

  民情汹汹,舆论哗然。

  为官者,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如今这种情况,如果上面的官员还认为能一句自杀而糊弄过去,简直是自欺欺人。

  赵桓郑重的看向其中,有冤假错案不可怕,只要能纠错,整个社会还在有序运转。

  最怕的就是“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这是俄国最有良知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对腐朽黑暗帝国最精辟的总结。

  把下民易虐阐释的淋漓尽致。

  台上官员正在低声左右交流案情意见。

  赵桓转头看向魏胜,问道:“对这案子你怎么看?”

  魏胜果断说道:“那位判案的肃宁知县完了,国家有律法制度,容不得有人只手遮天。台上的官员就算跟他是亲朋故交也不敢冒大不韪公开救他。”

  贺擒虎问道:“为什么?台上的都是清官大老爷,能为民做主?”

  赵桓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一个鬼神辟易的猛士,居然还相信为民做主这一套?”

  贺擒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按诸夏上千年传统,底层百姓都把自己的全部寄托交给了为民做主的清官。

  但他很快就想到了,当今官家最讨厌这一套。

  他甚至不愿世人夸他一句明君。不期望百姓把期望寄托在英君明主身上,自然也非常厌恶父母官为民做主这一套。

  魏胜执掌了皇城司,对人心、舆论要比贺擒虎更加了解,他说道:“国家奉行的是道德法制。即良法不悖乎人情。所以,你可以不相信任何官员,但可以相信豪强劣绅或许能猖獗一方,但绝对无法抹黑整个国家的正义与公道。”

  “也就是如果天下人都觉得这件事错了,这名官员违法了,那这名官员一定会被问罪问责。”

  赵桓点头表示赞许,任何魑魅魍魉都无法露形于阳光之下。

  相比较于靠所谓“清官”为民做主,赵桓更倾向于依靠制度,由民做主。

  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

  大宋的官员大都出身于平民之家,鲜有是王侯贵胄之后,赵桓相信他们的道德、法律观念跟普罗大众不会差别太大。

  那所谓的为民做主,如何比得上由民做主?

  大宋不是人间理想国,只要是人统治的国度,都免不了会有黑暗腐败。但贪污腐败一定要暗中进行,不被人所发现。

  一旦暴露在公众面前,就没人敢违背公序良俗,冒天下之大不韪,指鹿为马。

  大宋或许有隐藏的黑暗,但绝不至于堕落到索尔仁尼琴所形容的那种模样,黑暗腐朽的让人绝望。

  这一点,赵桓还真的要称赞儒家。

  在社会治理方面,儒家一直提倡道德导向型社会。

  哪怕是制定法系,中夏法系也是远不同于后世的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

  公道人心,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