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寇可往,我亦可往

第(1/2)页

  秦国显然就是大宋在德意志旁边设置的坚实壁垒,既能作德意志坚实的后盾,不断传递东方的文化侵染,帮助其抵御基督教的侵蚀。

  又能防止德意志暴走,予以钳制。

  总之,秦国究竟是什么身份,完全取决于德意志的战略选择。

  如果他倾向于西方,那就会重现德国跟俄国这对宿敌,生死决战的历史宿命。

  而如果德意志倒向东方,那秦国就是德意志最可靠的盟友,能源源不断地向他提供粮食、武器、技术、人才,甚至军队,帮他对抗基督世界。

  而作为取代了沙俄的秦国的疆域跟沙俄版图虽然大不相同,但形状倒也不算是特别怪异,跟罗斯人最初的版图比较像。

  他基本上失去了神州上的一切土地,也就是他东西向被大幅砍去,没有了东方广袤的资源地。

  但南北向却被大幅加强,不但拥有了完整的黑海出海口,甚至继续向南,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南方的大片希腊海域,还有小亚细亚半岛。

  这里气候温和,商业繁茂,自古以来都是这片区域的核心精华,东西方无数国家在这里征战不休。

  总体而言,秦国的疆域从东西向为主变成了南北向为主。

  其疆域辽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川壮丽。

  北方是大片的黑土地,平原广阔,产粮丰富无比。

  南方则是其商业和人口的核心区,能够发展出庞大的工业。

  甚至于地底下还埋有大片大片的油田。

  作为一个藩国,这份实力已经强大的无以复加了。

  即便是大宋,要压制这片藩国也要小心翼翼。

  在目前帝国鼎盛之时,秦国对于大宋自然是随手可覆。

  他举国兵力,也不过就相当于大宋两个精锐野战军。

  以战力而言,神武左军自己进去就能摧枯拉朽的击败秦国全部军队。

  但万一东方帝国衰落了,想继续压制这么庞大的藩国就有些困难了。

  不过这也是赵桓有意的部署。

  就是确保,大宋万一有朝一日衰落了,帝国的西方藩篱足够强大,能在没有东方支援的情况下,独自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继续保持自己的诸夏文明传统。

  作为这个地理位置上的秦国,他就注定了有一个难以摆脱的宿命。

  那就是他可以向西,但注定无法向东。

  西方有繁密的人口,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他的存在。

  而东方则是一片冰原,还有大片的荒漠。

  他向西进攻,东方神州上的天朝会乐见其成。毕竟扩大的是诸夏文明版图。

  但若他向东进攻,先不说他的军队要走三四年才能进入中原。

  这么长时间的劳师远征,他背后的西方怎么可能不背刺?

  在这个基础上,秦国自然是越强越好。

  他的十余万大军,简直是整个欧洲的噩梦。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出动了十余万清教徒,就一路打到了维也纳,让整个西方惊惧不已。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要比清教徒强上许多的。

  不论是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