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齐威王与邹忌

第(1/2)页

  “我们国君有令,如果齐王降服,仍不失封侯之位。但若顽抗到底,一旦临淄城破,恐怕将囚禁于长安天牢之中,不见天日。”

  纵横家苏代,奉命出使齐国,劝降齐威王。

  诸葛亮旳大军,距离临淄不到50里。

  恩威并施,苏代认为,已经是劝降齐威王的时机。

  “哼,寡人还有30万兵马,兵强马壮,为何要臣服?”

  齐威王好歹是战国霸主之一,有自己的心气,除非山穷水尽,以齐威王的高傲,才能可能降服。

  齐威王麾下一名大臣站出来,对苏代说道:“齐国、楚国,已经结盟,有良将千员、带甲百万,你们夏国若是识趣,及时退兵,我们两国之间,还能相安无事。否则一旦你们兵败,  朝野动荡,国将不国。”

  “敢问阁下姓名?”

  苏代见此人位列众多齐国大臣之上,  必定是齐威王的重臣。

  如果可以说服此人……

  “在下齐相邹忌。”

  “原来是邹忌……”

  苏代知道此人。

  晏子是春秋时期的齐相,  而邹忌是战国时代,  齐威王时期的齐相。

  这个世界的齐国,齐威王同时任命了两个丞相,  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分别是晏子和邹忌。

  如果张华在此,  一定不会对邹忌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可太有名了。

  后人可能只知道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和名相管仲。

  但实际上,齐威王和邹忌也是一对有名的君臣。

  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  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  变法图强,  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

  桂陵、马陵两役,齐军大败魏军,  终结魏国的霸权,  开始称雄于诸侯。

  不仅如此,  齐威王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  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齐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承认双方称王,  史称“徐州相王”,从此战国进入诸王时代。

  魏文侯、齐威王、燕昭王、赵武灵王等等,  这些都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霸主,绝不只是秦国独霸。

  面对胸有成竹的齐威王和邹忌,苏代的脸色凝重。

  不只是齐威王、邹忌的高傲让苏代感到棘手,齐国与楚国结盟,  更是让苏代忌惮。

  齐威王的齐国、项梁的楚国,  两国的兵力加在一起,  足以抵挡诸葛亮的东征大军。

  战国时期,  各国合纵连横,相当常见,齐国为了击退诸葛亮,与范增和解,以保留齐国为目的,组成齐国、楚国联军,抗衡夏国。

  邹忌甩出这个重磅消息,想要逼退诸葛亮,不战而屈人之兵,减少齐国的损失。这样一来,一旦夏军退走,那么齐国还有足够的兵力,阻止楚国趁机吞并齐国。

  邹忌继续恐吓苏代:“你们此时归还历下,退回郓州,我们齐军可不作追击。否则,我们齐国主力返回临淄,再加上楚国范增的兵马,你们必败无疑,将横尸遍野。”

  “齐国朝野上下,齐心协力,临淄还有可战之兵20万、壮士50万,合计70万大军,必定固若金汤!”

  “你们图谋齐国,不自量力,终将自讨苦吃。”

  “速速归还在历下俘虏的齐国将士。”

  齐国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趁机声讨苏代背后代表的张华势力,扬言坚守临淄,誓死不降,  在齐威王面前刷好感。

  苏代对齐国大臣们的豪言壮志,也就当做是耳边风罢了。

  齐国大臣有意夸大了临淄的兵力。

  根据苏代所知道的情况,临淄不可能有70万兵马,  否则也不必与楚国结盟了,这个时候该逃跑的应该是诸葛亮……

  “诸位之所以咄咄逼人,是因为感到恐惧。我已清楚临淄之虚实。即便诸位与楚国范增结盟,仍然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还请诸位考虑一下是否值得。如若战败,后果可曾想过?”

  苏代看出了齐国众人言辞后面的恐惧。

  人在恐惧的时候,就会愤怒,为自己壮胆。

  孟尝君田文也在朝堂之上,见众人声讨苏代,对苏代说道:“我孟尝君,愿意作为人质,前往夏国,侍奉贵国国君。还请求夏国退兵,两国相安无事,可使两国百姓,免于兵荒马乱,以免生灵涂炭,岂不妙哉?”

  “此言差矣。此时已非周天子的天下,我们主公志在天下,横扫诸国,无论齐国、楚国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你们唯有臣服这一条路。”

  “什么?!”

  苏代的话,让在场齐国的大臣无不大惊失色。

  齐国众人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并立的局面,但苏代知道后世发生的事情,知道秦汉以后,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后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