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章 真假待判

第(1/2)页

又经过了几天的努力,张剑东带领刑侦队在补充侦查后,完善了该案相关直接细节,把案子提交到了检察院。

        本以为这个案子这样结束后,自己可以得到放松。可是,张剑东此时心里却总觉得跟忘了件什么重要事情一样,心绪不宁。

        后来,张剑东确定,这是因为自己对于本案最后一个环节——传国玉玺的牵挂让他无法释怀。但这个案子已经明确被收归上级管辖,自己此时主动过多询问,是不是有些唐突?

        犹豫了好久,张剑东最终还是决定,敲开梁局长办公室的门,想询问一下梁局长那里是否有些许关于传国玉玺的后续进展。

        一看到张剑东进来,梁局满脸微笑,“小张啊,这两天脸色好多了。看来前几天的案子,确实让你很劳心费神啊。”

        “呵呵,谢谢局长关心啊。不过,最近还是吃肉不香,喝酒不辣啊。”张剑东话里有话。

        “哦?有心事?”梁局长关切地问。

        “局长,有件事,我虽然知道自己已经无权过问,但还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张剑东小心谨慎而又难掩好奇地问,“不知道,北京那边,公安部对传国玉玺的鉴定结果出来了没有?”

        “你小子,你一进来,我就知道你是为了这个事。”梁局长早有准备,“我掌握了一点信息。部分情况,可以跟你透露一下。我昨天晚上刚刚从公安厅得到消息,说是北京组织的权威鉴定专家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分为三派。”

        “哦?”张剑东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哪三派?”

        “‘赝品论’‘真品论’和‘不定论’”公安局长也感觉很郁闷。

        “怎么?可能是赝品?”张剑东不解的问。尽管他心里对于知道,他手里从来没有掌握到确凿的关于传国玉玺是真品的证据,可是,对于自己和自己手下千辛万苦追寻到的这个“宝贝”,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民族认同角度,张剑东还是从心里上,无比期待地、强烈地希望这是件真品。

        梁局长看着焦急地张剑东,缓缓地说:“持‘赝品论’的部分专家主要有两个疑点:第一,西汉末年王莽曾命人用黄金修补玉玺被损坏的一角。而,专家们认为涉案玉玺的黄金修补工艺似乎有些超出了当时通行的修补水平”局长说,“他们认为涉案玉玺的修补工艺是东汉中期通用的手法,不太可能在王莽的篡权的西汉末期出现。”

        “你先听我说完。”梁局长看到正要开口反驳的张剑东,提前制止了他,而是继续说下去:“第二个疑点,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暗夜幽光,处温则凉,处冷则温’。也就是说玉玺有一定的夜光效果,并且能自我控制温度。而涉案玉玺似乎并没有这个特性。”局长边说,边看到张剑东脸色已经铁青。

        听完这些,张剑东“哼!”了一声,说道:“这些所谓专家,吹毛求疵。也许当时王莽找来的就是超越了同时代技艺水平的顶级金匠,他已经超前掌握了恰好掌握了超越同时代水准的工艺呢?这种可能性不会没有吧?!再说西汉末期,与东汉中期,不过百年而已。专家们怎么排除王莽的工匠小范围内提前掌握新工艺的可能性的?”张剑东仿佛在审案一样,继续说道:“传国玉玺固然是宝贝,但其本质无非就是一块杂质较少的硅酸钙而已,哪来的夜光和自我调节温度的神奇功能?这无非就是史书对皇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