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417兄弟们,咱们干了!

第(1/2)页

第346章  417.兄弟们,咱们干了!

        刘贤峰?这名字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

        李光辉愣了一下,他赶紧跑到卧室,拿出来一份资料,正是他母亲2年前的住院病历。

        当时母亲在星雅医院诊断为肠癌,还做了手术。

        李光辉翻了一下病历,里面的手术医师签名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刘贤峰。

        他心里面不由得升起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于是赶忙把这个事情跟全家人说了一下。

        “不会吧?我觉着这个刘主任挺不错的啊。”母亲不愿意相信,她自从做过手术后身体一直不错,心里挺感激手术医生的。

        “对啊,新闻可不能偏听偏信。”妻子说道,“现在这些媒体老是干一些捕风捉影的事。”

        父亲也觉得没必要在意这个事,“你妈身体挺好的,这最近去医院复查也没什么事,我觉得没必要关注这个。”

        老人都这样,只要目前生活还可以,一般不愿意耗费精力去折腾什么事情。

        但李光辉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往星雅医院走一趟,看看这个事到底有没有问题。

        面对李光辉的询问,星雅医院很快给出了回复,说病理报告的确是存在篡改的情况,让他把信息留下。

        “这个事挺复杂的,医院现在也说了不算。”接待他的人说道,“一切等调查组出具了具体的结论再说吧。”

        从他的口中李光辉了解到,目前已经发现问题的至少有20多位病人,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做了经腹腔镜达芬奇手术。

        星雅医院经此次事件在行业内名声遭受了重挫,而当事人刘贤峰也被冠以“恶魔”的称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院里面好多人都受到了处分,而医政科的侯主任最惨,直接被一撸到底。

        原因是调查组发现去年3-6月份曾有多位病人家属去医政科举报过刘贤峰,理由是明明可以做普通的腹腔镜解决的手术,但他却诱骗老人应用花费昂贵的达芬奇机器人。

        但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一直没有人真正追究过这个事。

        刘贤峰挑选的还多为从外地过来就医的病人,他笃定了这类病人即便是出了问题,维权花费的成本也很高,闹不起来。

        而跟他预想的一样,这几年虽说是出了很多问题,但基本上都被他一一摆平。

        “这个刘贤峰真应该被枪毙。”李友良刷着手机发表意见道,“得亏这次给他抖出来了,要不然再弄几年,受害的病人更多。”

        “是啊。”提起这个高风也是感到一阵的愤怒,“这种人的存在对医疗行业的毒害太严重了。”

        很多医务人员加班几点治病救人建立起来的正面形象,被他几下子就败光了,真是让人很无奈。

        这边大家都心情不佳,京城巩帆顺那边倒是很热闹。临床实验进展的异乎寻常的顺利,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看吧,你听我的来这里绝对没有错。”巩帆顺对赵康说道,“咱们公司前景远大,工作氛围还轻松,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

        早知道有这么好的公司,他才不会自己创业呢,创个der啊,吃老板的喝老板的不好吗?

        赵康深以为然,不说其他的,单工资什么的就涨了大大一截。未来可期!

        今天这边几人搞了个小型的聚会,几杯酒下肚,大家话就多了,兄弟长、兄弟短的叫了起来。

        “咱们现在在巩哥手下做搭档,以后回去了也要联系紧密一点。”一个组员举起举杯说道,“我先跟巩哥表个态。”

        “做兄弟在心中,电话永远打不通!”

        赵康一口酒差点没喷出来。

        “兄弟长、兄弟短,兄弟有事我不管!”另一个组员说道。

        “我和兄弟是一家,兄弟挨打我装瞎。”有人喊道。

        “都怕兄弟过得苦,更怕兄弟开路虎!”

        “我感觉他们都傻不拉几的。”赵康对师哥说道,他感觉自己和公司的文化有点格格不入。

        “兄弟在,我喊嫂,兄弟不在,我喊宝。”巩帆顺也端起酒大声喊道,“来,兄弟们,咱们干了!”

        赵康。

        师弟赵康是个人才,巩帆顺一直这么认为,人才到哪里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数据处理完了?”

        “对,很简单的东西。”赵康回答道,这些对他来讲压根没有什么难度,他甚至有时间帮这边的临床试验人员设计了一个数据处理软件。

        原本每天要3个人耗费数小时才能完成的数据录入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人用20多分钟便能完成。

        关键是赵康并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出身的,这只是他平时自己琢磨学习的结果。

        巩帆顺甚至觉得把师弟放到这有些屈才了,毕竟这边临床试验的主力军还是医务人员,他们做的只是辅助工作,但怎么说呢,要是把赵康调回Z州那他肯定是不同意的。

        赵康每天的工作就是应用仪器来分析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排泄性质,以便于得到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信息,确定将来应用在病人身上的合适剂量。

        三代TKI制剂属于抗肿瘤药物,一般来说选取的病人都是存在耐药的肺腺癌患者,曹慧玲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一名护士,生病前一直在骨科工作。2年前曹慧玲体检的时候做了一个胸部CT,发现了右肺的占位,后经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为晚期肺腺癌,锁骨上淋巴结及头颅都有了转移灶。

        她一直口服的是一代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片,目前已经耐药,肿瘤出现了进展。主管医生建议她做化疗。

        但只进行了2个周期的化疗,曹慧玲就无法坚持了,头发掉光就不提了,恶心、呕吐的厉害,这2个多月她瘦了20多斤,要不是以前有点脂肪储备,估计都不成人样了。

        化疗坚持不了,家人准备给她更换为三代的甲磺酸奥希替尼。但后者刚刚上市,还没有进入医保,高昂的价格让她望而却步。

        而且她觉得既然都已经是肿瘤晚期了,再继续往自己身上花钱也不合适。孩子们挣钱不容易,她死了其实也没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