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清水一盏,葱姜二三

第(1/2)页

第200章  清水一盏,葱姜二三
  听到今天晚上竟然能吃到火锅,何雨水那是相当的开心,她记忆中上一次在家里吃火锅,要追溯到很遥远的时期了。
  老京城铜火锅使用的是清汤,所以这个火锅味道的关键那就在于蘸料了,至于为什么使用铜火锅,那是因为铜锅导热快,膛儿大,装炭足实。
  而清汤锅底,讲究的是“清水一盏,葱姜二三”,除了葱姜,偶尔还能见到枸杞。
  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搭配,因为真材实料,依然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安排许晓楠去给妹妹帮忙准备炭火和清汤,何雨柱去往厨房准备最关键的蘸料了。
  蘸料也是有讲究的,二八酱配韭菜花。
  二八酱指的是调出来的麻酱,采用二成的芝麻、八成的花生,这就是二八酱。
  蘸料一般使用辣椒油、腐乳汁、芝麻酱、韭菜花,再加上一些香菜、小葱和糖蒜,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和,那滋味没得说。
  先把准备好的蘸料端到房间,何雨柱开始准备羊肉、鸭血、豆腐、粉丝、土豆片以及大白菜。
  一切准备好之后,安排妹妹把老太太请来,几人就开始有说有笑的吃着涮火锅,好不自在。
  哪怕被烫的嘴巴疼,妹妹都忍不住的大声直呼:“哥,实在是太好吃了,太美味了,我真的差点把舌头咬下来。”
  老太太很欣慰的说:“这味道确实很地道,我算是跟着柱子享福了。”
  自从何雨柱帮她把腿脚扎好之后,老太太对现在的生活那是相当的满意,吃喝不愁,还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时不时的大孙子还给安排上一顿肉吃,这样的生活如何能让她不满意。
  吃饭的功夫,何雨柱也跟老太太说了自己要出趟远门,要十多天的样子,还没等他说完,老太太就拍着胸脯跟他保证一定帮他照看好许晓楠与何雨水的。
  何雨柱摆了摆手,连忙解释道:“奶奶,我不是让你照看她们,她们都是年轻人,不需要人照顾,我只是单纯的告诉您一下我要出趟远门而已,您这么大年龄了,谁敢麻烦您老照顾啊?!”
  众人哈哈大笑,屋内欢声笑语不断,菜香味,肉香味,人间烟火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好的生活画卷。
  第二天何雨柱早早的来到农场,他在农场门口就遇到了等他的李进步。
  “叔,事情那天不是说好了吗?就是生产也需要一段时间,你这么心急啊?”
  李进步摆了摆手,解释道:“不是那个事情,前段时间因为这个事情,我都把要安排人来你们农场学习新的养猪方式的事情给忘记了,今天我过来主要是想问问,我如果安排四五个人过来的话,有没有住的地方?吃的伱不用管,我让他们带饭,有热水就行。”
  “要是往前推一个月,住的地方地方可能有点紧张,不过现在嘛,没有这个问题了,我们农场最近新建了不少房舍,住的地方很简单,而且条件还算不错,至少不用打地铺。”
  “而且吃饭的条件也不会太过艰苦,虽然都是自己带饭,但是平时农场也是会提供一些帮助的,热水的话,更简单了,咱们农场有沼气,烧水都不用柴,不用炭,随便烧就行。”
  李进步咂么着嘴,感慨道:“我咋感觉你这里比我们家里的条件都要好呢!来这里还成了享福的好事呢!”
  带着李进步找到张建设,给两人做了介绍,让李进步这段时间都找张建设就行,因为他要外出一段时间。
  农场这边的具体事务基本不用何雨柱插手了,有张建设、胡为国、马翠兰以及田小军在,农场现在运行的井井有条,这也是他能放心离开这么长时间的底气所在。
  何雨柱从农场到处看了看,温室大棚又多了两座,张建设正带着人忙着栽种茄子苗,温室大棚今年种植的蔬菜主要就是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辣椒之类的东西了,其它的东西农学院那边会都种上一些,进行科学的研究,以获取一些研究的数据。
  看了下时间,何雨柱喊道:“建设,你别忙活了,再过一会新来的一批十八个人就要来了,里面十一个女生安排去马翠兰那边熟悉下养殖的流程,剩下的七个人就交给胡为国他们,到时候你去迎接一下,我就不去了。”
  张建设自从每天药酒喝上之后,身体上再也没有发生过以前的那种情况,对于何雨柱的安排,他是懂的,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爽快的答应道:“柱子哥,我洗下手就过去。”
  何雨柱回到轧钢厂办公室的时候,遇到了正在门口等着他的陈向阳,他笑着问道:“陈秘书,你这是有事?”
  “杨厂长让我来通知你一下,那个玉米脱粒机今天上午已经发货了三千套!估计下午的时候,供销社里面就能买到了。”
  何雨柱傻眼了,不可置信的问道:“怎么这么快?”
  陈向阳可能是看出了何雨柱的疑惑和不信,解释道:“昨天厂里的好多车间都三班倒了,比如熔炼车间,翻砂车间,还有加工车间,就是为了忙活这个事情。”

  何雨柱也没想到,轧钢厂能变得这么“不务正业”,其实也不怪杨厂长,工厂利润的创造除了正常的生产任务,那就需要各个厂里自己想办法了,对于前段时间那个电烤箱没能在他们厂里生产,其实他是有点“耿耿于怀”的。
  毕竟现在工厂的利润,直接与工人的福利待遇挂钩,工人也真正的是工厂的主人,赚的钱多,才能给工人发更多的福利不是?
  原本想去一趟李家庄通知一下李进步,但是想到自己去李进步家看到装在门头上的小喇叭,何雨柱又放弃了这个想法,根本用不到自己去通知,肯定有人比自己的速度更快。
  何雨柱想的一点都没错,顺着联通农村千家万户的小广播,这个消息顺着连接市里、县区、公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