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仇敌

第(1/2)页

坚决不肯卖艺卖笑的谢珏,退而求其次,在酒楼听方楚宁弹琴,诚如谢珏所言,方楚宁的音律造诣是最好的,当年在国子监被夫子大赞过,能在国子监任教的夫子,都是一等一的国手,方楚宁自幼被夫子教导,哪怕后来不再练琴也不是旁人能比的,他一弹琴引来满堂喝彩,平南县一名富商大赞此曲只应天上有,盛情相邀,出百两希望方楚宁能在一月后为他母亲祝寿,方楚宁如今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公子,一听百两就心动,一想到一月后祝寿又觉得谢珏不会同意,他们也不会在平南县停留这么长时间,婉言拒绝。那富商也觉得颇为可惜,当下就赏了一贯铜钱,方楚宁暗忖,他与谢珏几日的食宿不成问题了。

        谢珏在人群外听着方楚宁抚琴,目光清和,心情愉悦,他已许久不曾听到方楚宁抚琴了,在宁州时他随身携带是一支短笛,他经常听方楚宁吹笛,却不常听他抚琴,条件也不允许。方楚宁的琴声如其人,明朗悠扬,无一点沉郁缠绵之色,清清朗朗,格外悦耳,谢珏本身也不爱听那些缠绵悱恻的琴音,因此格外喜爱方楚宁所奏。

        抛开两人青梅竹马的情谊,谢珏也觉得方楚宁抚琴绝美,一袭青衣,剑眉星眼,神采飞扬,是难得一见的翩翩世家子,风流俊美。酒楼里有几名女子窃窃私语,眉目含情,都在打听方楚宁的来路,谢珏知道,他一向是女子们青睐的如意郎君,不管是面容,或是性情。

        方楚宁也有忧患意识,这一路去宁州盘缠,全靠才艺,越是往北,或是越不能轻松赚取盘缠。别看是满堂喝彩,可真正给赏钱的并不算多,一曲毕,如方楚宁所言,所得赏钱除了那位财大气粗的富商的一贯铜钱,就是一文,两文,很难满足两人北上宁州的盘缠。

        方楚宁灵机一动,起身朝酒楼里的看客行礼,风度翩翩,“各位兄台姑娘,叔伯婶娘们,小生这厢有礼了,小生与舍弟初到贵地,却不慎遗失了钱袋,我们故乡在宁州,路途漫漫,身无分文难以为继,因此借贵宝地献丑了。若大家听得不尽兴,小生与舍弟可合奏一曲《江南》,献给大家,若觉得不错,大家就给点赏钱,让我们兄弟顺利归乡,小生在这里先谢过各位了!”

        “好,来,合奏一曲!”一名少年扔了三文钱,“若弹得好,本少爷有赏。”

        谢珏,“……”

        谢二公子人生就没有过登台卖艺取悦旁人之事,他本也觉得自己此生都不可能会有这样尴尬又落魄时,怎奈形势比人强,方楚宁含笑看着他,大有一种要事拉垫背的意味。谢珏面不改色地走过去,坐在古琴前,方楚宁摘下自己长笛。

        焚香抚琴,本是风雅事,如今却借以谋生,谢珏颇为可惜,可一想到餐风露宿,一碗牛肉面也要方楚宁赔笑讨好旁人,谢珏就觉得抚琴卖笑又有何难,当年他都能只身进北蛮,相较而言,这都不是事。

        他清冷傲慢,却没有文人墨客那种穷讲究和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