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上旋

第(1/2)页



        “上旋”孙云感觉没听清,什么是上旋闻所未闻啊,难道听错了。一他很想往回走几步,好好听听。可是又不能,一是道义上往回走那就犯了偷听的忌讳,二是如果一旦慧育大师发现,哪怕不谴责他、不讪他、甚至就算不支声,看他来仅仅闭口,那孙云的脸也挂不住。因此他只能装作若无其事,还得一边努力集中精力倾听和分辨大师的词语。

        “上旋剑法,也叫前旋剑法。正常情况下,剑发出与对手的剑撞击之后,两支宝剑都会瞬间因为反力而向后错动,但上旋剑法却会在停顿之后突然继续向前,在对手宝剑退缩的空当旋转向前插到事先计算好的位置而得分。”果然是上旋,看来自己没听错。上旋前旋可怎么能旋转向前呢这简直太高深了,怪不得这是不传的秘籍呢。

        这时慧育身边的几个弟子也都惊奇的瞪大了眼睛,一个小弟子竟然惊讶的张口问出“师傅这怎么可能呢”“呵呵,不可想象吧,关键有几个秘诀,昙相、昙洵,你们大家,必须认真听好,而且在今天晚间之前必须悟出用法,否则明天派不上用场,等于白说。”

        慧育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孙云,继续说道“听好了,关键有三点,第一、运气。要求气聚丹田,行气走手太阴经脉,经云门、天府、曲泽、汇至太渊,余峰虚临少商。运气的环节,要求功力至少达到第三重、气动的境界,没有三重的功力剑法是发不出来的。”孙云想,哦天哪,原来,此剑法也需要十二经脉运气,还好不是别经,否则就听不懂了。

        气功吐纳的基础是经络、穴位、气血,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出口。经络按脉的大小、深浅有经脉、络脉和孙脉,按路线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通常武术运气的行经,以奇经八脉为主,以十二经脉为辅。再往深就是气功治病的领域,里边浩繁深远,孙云没学过,估计只有像陶弘景那样的气功大师、名医才能窥查到末端。即便是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也不是每个学武的弟子都懂或都能记得准。因为各家武功都各有偏重,不会面面俱到,只有学过黄帝内经或专门学过经络的人才能分清。孙云从小对诗经、尚书等这些文学、政治的书籍不感兴趣,而尤其喜欢术数、兵法、内经、易经,因此慧育稍微一点,孙云大体上就能了解运功的要点。

        大师继续说“第二、发力。临界剑法的所有发力,都是靠腕子为基点,所以运气的时候,要求集中到太渊,而虚指少商,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要求大臂不动,小臂带动腕力。第三、动作。正手用剑,左脚在前,身体侧向,小臂摆动比一般情况要大要低,剑身稍前倾,由低向高用力,速速要快,前臂和手腕协调一致,前臂和手腕除随上臂和身体一起向上发力外,还要附加旋转拧动的动作。关键是最后一步,与对手撞击的瞬间手要松开,手臂卸掉对方用剑的力道,而宝剑则继续旋转向前,插入空当。与此同时,身体继续由右向左侧旋转,转身之后,左手前伸,在宝剑击中对方的同时接住撤回。”

        慧育边说边演示,一个弟子在前面穿着比赛服,做陪练。只见大师的宝剑发出之后,小弟子接剑对撞,神奇的一幕突然出现,大师发出的木剑竟然脱手而飞,旋转着刺到小弟子,然后宝剑回落,大师顺势一个漂亮的转身,左手接剑,一气呵成,严丝合缝。

        大师演示完毕继续说“上旋剑法,弹力大,威胁强。但要注意几个要点一要有较充裕的运气时间,适合双方僵持的时候。二是松手的时间必须准确,否则前旋的力量和对方的反弹力刚好抵消失去作用。三是腕力,腕力是临界剑法的关键,是三重功力假拟四重功力的依托,依靠腕力才把此剑法仅仅用三重功力就达到了四重功力的以假乱真的效果。”

        腕力,孙云好像第二次听到这个词汇了。第一次是博士毛逵教给大家背诵剑击口诀的时候,在第六条中说过“后手握剑,手腕要能自由活动,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处轻轻夹住剑柄,好象一个吊环,其余三个手指要虚握。出剑时前后摇动手腕,利用腕力将剑击出,许多高难的动作都是依靠腕力发出。”看来今天慧育大师教徒弟的剑法就是传说中的高难剑法,而自己以往忽视了腕力的练习和运用,看来真是大错特错。

        只听大师再说道“这套剑法,只是效果达到,没有杀伤力,所以用来比赛是最合适的,属于表演性技巧,但很有效。不过以上所有的关键,是反复练习,熟练使用,否则临场应用一旦前旋未发挥作用,而宝剑离手,后果一定是弄巧成拙。”

        几个弟子不住的赞叹,大师说“来,你们大家演示一下,看看谁能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