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从长计议

第(1/2)页

经过上次的谈话,拥有特殊能力的诸葛云瑾,只短短几日,就把他低配版的‘顺风耳’弄得明明白白。
  如在吵闹的街道上他的听力距离大概十五丈(也就是五十米)范围。而在空旷的郊外,最远能听到五十丈(也就是100米)范围内的声音。
  要是在酒肆包间的话,以云水镇上的酒楼为例,诸葛云瑾能听清楚里面谈话内容的,最多隔一间包间的范围,这是在正常交流的情况下。
  知道这个消息的诸葛云疏又被他这位堂兄震惊了下。
  这还真是做情报收集的好苗子啊!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夏国暗地里还真有所谓的间谍机构。
  这些机构里面的人分布在夏国各官员家中或者民间,甚至还有些乔装打扮去往他国打探消息的,以此来收集一些对本国有利的情报。
  相对于诸葛云瑾来说,诸葛丰年这几日也异常忙碌。
  除了每日一个时辰教导诸葛家族有出息的后辈外,还要另外抽出一个时辰给诸葛云疏、诸葛云初和诸葛云瑾三人。
  这一个时辰主要针对这三人来年的童生试。
  不得不说,诸葛丰年和王夫子教育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
  虽说都是进士出身,但是王夫子更侧重科举书籍里面的内容,而诸葛丰年更侧重实时政事及民生。
  比起诸葛云初和诸葛云瑾,诸葛云疏可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只有官员之间才能知道的消息。
  都说农家难出贵子,这就是一个出生决定一个人起始点的时代。
  诸葛云疏这几日受益匪浅,她也从诸葛丰年讲述的朝廷内部党派之争中明白一个道理:保持中立、学会和稀泥和明哲保身。
  如避无可避搅进这趟浑水中,就要找个大腿抱,而这个大腿一定要是最粗的那条。
  “当然了,有突出贡献或个人能力不可替代的人,如擅长治理水患和处理各地突发灾情等情况的大臣,各方势力也不敢轻易得罪了去。”
  像是想到什么,诸葛丰年继续道:
  “前段时日,北地大旱,大量灾民拖家带口南下。这些人为了饱腹生存,所行之地烧杀抢掠,导致各地方苦不堪言。
  陛下也因此事动怒而抄了不少官员的家,就在朝中各大臣为此事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之际,陈次辅底下的人献上一计解决了困扰各大臣一个多月的难题。
  据说此人是陈次辅出了五服的旁支族人,他也因此从从五品的提学连升三级为正四品的京官......
  诶,就是可惜了,此人在进京途中感染风寒,就这么病死了......”
  听到这一消息,诸葛云初和诸葛云瑾满脸可惜。
  而诸葛云疏则一脸震惊,她讷讷开口:
  “是~是真的‘病死’了吗?”
  诸葛丰年别有深意的看了诸葛云疏一眼,“谁知道呢?反正‘上面’是这么说的。”
  对于从小身体康健的陈提学来说,死于一场小小的风寒,还真是憋屈呢。
  诸葛云疏:“......”
  原本对于被窃取功劳成果的她来说,生气那是肯定的。
  但是得知这一消息,诸葛云疏不得不感慨下,时也命也。
  福祸相依,莫要贪心不足。
  ......
  诸葛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