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and县试第二场成绩

第(1/2)页

不为别的,只因这首诗她正巧在王夫子的课堂上与王怡和张皓两人探讨过。
  题目为【赋得‘神仙排云出’得‘台’字】
  这个命题出自魏晋.郭璞《游仙诗》十九首其六中的第三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如果不是诸葛云疏之前仔细分析过这首诗,说实话,它的难度可比县试第一场那道【赋得‘鱼戏莲叶西’得‘西’字】这样的考题不在一个层次上。
  就说这道考题的韵脚吧,它的韵字并不在题目中,而是隐藏在其下一句。
  诸葛云疏都可以想象出,如果在座的考生恰巧没有读过这首诗,那他们该如何下笔。
  不过,这也不是她该关心的问题。
  现在的诸葛云疏已经确定了本题用了对句的韵脚‘台’字,那她接下来要作的五言六韵诗也是要用同样的‘十灰’韵部。
  而‘十灰’韵部的字有——‘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坏垓陔徕皑傀崃诙煨桅唉颏能茴酶偎隗咳  ’这些字。
  说来,诸葛云疏还在这里闹过一个笑话,就是以她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十灰韵部里的字明明很多读音都不同,为何会归到一起去。
  带着这个疑惑,她去向王夫子请教。
  直到现在她还记得王夫子那诧异的眼神。
  也是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晚上,把所有古今音读法不同的字一一罗列出来,并强迫自己熟记。
  以此来确保不会再闹出之前的笑话来。
  想到这里,她重新把目光放到了本次考题上。
  得益于为国为民系统内夫子们的严厉鞭策,诸葛云疏早已对这种赋得体的五言六韵诗有了自己的解题风格。
  首先,她习惯于先破题。
  而本次考题,想要破题破得好,就得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根据诸葛云疏参考的以往夏国科举赋得体诗题类型来说,夏国考场所要求的的破题是真的破题。
  也就是说,她的首句和次句一定要把题目中的关键词都拆分到这两句中去,不仅要有关键字还要突出该句的意境。
  诸葛云疏仔细想了想,这才提笔写下——赋得神仙排云出得台字。
  缥缈神仙居......忽现金银台......
  有了灵感后,诸葛云疏一口作气在草稿纸上写下一首完美的五言六韵试帖诗。
  ......
  这次初覆,诸葛云疏同样是在下午申时(三点左右)第一个交卷的。
  而她这一操作直接震惊了考场里的其他考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不为别的,只因他们其中有人还停留在第二道考题上。
  特别是诸葛云疏右手边的那位仁兄,原本就急的冒汗的额头,此时就连拿毛笔的手都在颤抖。
  诸葛云疏:“......”
  头场第二,不应该就这心理素质啊!
  虽说,第二场考试比之县试头场来说要难上不少,但是只要稍加思考一二,很快就能得出较好的破题点来。
  然而诸葛云疏不知道的是,这位仁兄正处于新婚燕尔且与其妻青梅竹马一同长大。
  这不,一拿到考题就联想到了自身。
  再加上是上一场的第二名,他对于这个考题十分自信,于是都没有仔细揣摩一二,就灵感爆棚地在草稿纸上写完了这道题的初稿。
  可是等他检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破题出现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