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贺成都的灵光一现

第(2/2)页

员,上税规模也非常好看。”

        “听说大桥镇现在已经全是机动田,看来农业效率确实可观。”

        “我跟徐镇长一起过来的陈局长也聊过,前年好像就组织了收割机车队,沙城许多村庄都有拖拉机驾驶员集中到农机培训中心,然后在长江两岸地区收割耕地作业。当季度就实现四千多万效益,我想,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嗯……有道理。”

        <div  class="contentadv">        点了点头,沉吟的贺成都突然冷静了一下,这种冷静,不是吓了一跳,而是思维上的误区。

        他之前被大投资冲得脑袋发热,现在还无法平静,相信所有涂中市政府的领导层,也都是这个状态。

        毕竟大项目落户,人人都是大功一件,对自己和当地老百姓,也是好处多多。

        但是现在秘书这么一提,贺成都突然反应过来,大项目是好,可大项目不是唯一。

        毕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也无法照顾到所有涂中人。

        因此项目不仅仅是贪大,还要求多,更要尽可能多样化。

        这突然的冷静,又让他分析起了这些项目的共性,一时间竟然思考得入了迷,贺成都陡然发现,张浩南的产业,其基石竟然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后续延伸出来的加工、再加工。

        有点东西啊。

        “老板?”

        秘书见贺成都愣神,手指上夹着的烟就这么烟灰掉落也未发觉,于是开口提醒了一下。

        “嗯?噢,我是突然发现,其实可以这样做……”

        忽地,贺成都将手上的烟直接掐灭,在烟灰缸中摁了摁,拿起浓茶喝了一口之后,说道:“我们涂中市市政府,可以直接跟‘沙城食品’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引入‘沙城食品’的资金和技术,加速整个涂中市的发展。”

        这个大胆的想法提出来之后,秘书愣了一下,“老板,这会引起很多不满啊。”

        “两个指标,一,就业岗位;二,总产值。基于这两个指标,我在市政府会议上再讨论,有可行性,就一起去省里请政策下来。哪怕五年十年的不收‘沙城食品’的税,也不怕政府缺衣少粮。”

        很多时候,思维上的灵感说来就来,而且这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贺成都心里毛估了一下一笔账,“沙城食品”本身的体系是很庞大的,能够创造效益的点非常广,而且从市场来说,更能下沉到农村。

        这就是重点,贺成都想的是,拿税差来换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以农机为例,就起码可观存在机耕费的广阔市场,这可不是只有涂中市本身,省内所有地区,都是潜在市场。

        甚至只要省内有支持,豫南部分地区一样可以进入,毕竟“京松高速”已经通车。

        两省农业部门只要稍微发点力,免一笔过路费,这就稳了。

        单靠涂中市是不行的,没有那么多农机规划,也没有那么多技术员、驾驶员。

        但要是有“沙城食品”的技术支持,涂中市完全可以用税收优惠来冲抵培训人员数量和费用。

        平心而论,贺成都认为换作他是“沙城食品”的高层,估计都不会带搭理涂中市这样的城市。

        现在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那么再接触,就是加深感情,加深联系,是锦上添花。

        贺成都甚至觉得,如果拖个半年,工作重心偏移之后,未必还有这样的谈判讨论基础。

        这光景不管是农机技术、养殖业、种植业、粗加工、精加工,都可以跟“沙城食品”合作,对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率,也会提升很大的档次。

        一个农村劳动力从务农向务工转变,整体生活水平,起步就是翻两番。

        越想越觉得可行性极高,贺成都按捺不住,起身道:“帮我联系一下徐镇长还有陈局长,我想请他们吃个饭。”

        秘书自然看出来自家“老板”的心情,点点头道,“我这就去安排。”

        第二天,在考察小水库周边地区灌溉情况的徐振涛,正在地图上画着范围,到了中午,涂中市市长的车就直接过来,也没有去什么大饭店,就是水库旁边的乡镇饭馆。

        羊肉羊汤老规矩,弄了只鸡,还有花鲢,一边吃一边聊。

        贺成都吃着羊肉跟徐振涛说了自己的设想,徐振涛一开始没在意,然后越听越觉得似曾相识。

        这他妈好像就是自己从张浩南那里讨饭讨来“大桥食品”的经历?

        只是这一次,规模要大一点,范围要广一点,涉及到的人口不再是三万来号大桥镇老百姓,而是奔着四百万涂中市老百姓去的。

        晚上还有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