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该省省,该花花

第(1/2)页

第472章  该省省,该花花

        除夕当天,张浩南给“大桥食品”员工派红包极为热闹,吕卫东也没打算回姑苏过年,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女都来了大桥镇。

        市政府批了两块地给张浩南,一块拿来盖别墅,审批通过的文件还是五年前的,因为早就不批别墅用地了,张浩南能搞到手,纯粹是因为开发资格证的所有者已经吃了两年半的牢饭。

        也不是没实力,但跟张浩南比,实力欠缺了点。

        另外一块地就是“吾家新村”,也是跟市政府合作的项目,同样是经济适用房,但“大桥食品”的员工有优先权。

        正常来说也没人会抢这破地方,但“兰陵王府”也盖了起来,再加上王爱红老家受挫之后,现在就专心在沙城做事业,五家埭的小学还没有正式改名“吾家小学”,在大桥镇这里,却是有了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大桥吾家小学”和“大桥吾家幼儿园”。

        不过牌子还是“吾家小学(大桥分校)”和“吾家幼儿园(大桥分园)”,算是让王爱红吃到了头汤,也坚定了员工们长久做下去的信心。

        因为师资力量都是一致的,由五家埭村的村小统一调动,没有说哪边就差一点。

        硬件上更是不必说,大桥中心小学全部实体资产加起来,估计还不如“大桥吾家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以及体育馆。

        是的,大桥镇的吾家小学分校有一个独立的室内体育馆,学校的体育设施也会承办一些赛事,包括不限于大桥镇的农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教师运动会以及中小学运动会。

        并且在学校规划中,还会发出邀请,在学校组织各种赛事,除常见的体育赛事之外,才艺类的比赛也会有,歌舞、器乐等等,都包括其中。

        主要目的就是给本校的师生增长见识,不仅仅是给学生长见识,还有老师同样要长见识。

        这些投入看着挺多,但时间拉长的话,其实效果非常好。

        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见识提升之后,眼界开阔不是开班会上的吹牛逼,而是真正能提升自信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智者可以靠自我修行,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地搞钱。

        只有花了钱,才能不断趋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毕竟在物质社会中搞精神文明建设,想要脱离物质,除了极个别的天降猛男,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

        有了人们眼中上档次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大桥食品”的职工们而言,儿女在乡镇小学甚至是农村小学读书,也就不再是一种愧对子女的培养焦虑,源头上解决了生活压力中的一个大部分。

        在这个基础上,“吾家新村”这样的经济适用房,也就有了住房功能之外的附加意义,对职工在动物界的求偶行为上,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

        实在是真要遇上另一半偏要市区的商品房,以现在的企业文化氛围,也能果断地甩开脱身,毕竟周围的环境已经塑造出了档次,倘若再去选择一个随大流的,就显得自己脑子拎不清。

        没人会承认自己是个傻卵。

        所以中午发红包的时候,职工们都在打听明年第一批房子出来之后,自己究竟是以什么形式入手。

        可以用买的,但也可以论功行赏,这个功劳簿,在王爱红和吕卫东手里,总之去年业绩好的,都想看看自己大概是个什么档次。

        来一起吃团圆饭的,还有市政府的人,秘书长和农业局局长陈文林最先过来,之后是负责残疾人教育就业事务的刘林春,还有妇联主席童丽玲,徐振涛反而是最晚过来的,他的霍西A6撞石墩子上把水箱撞坏了,大过年的没地方修车,还是别人送他过来的。

        “幸亏小牛不给你开车了,你这个害人精,只配开拖拉机。”

        “……”

        徐振涛也是郁闷,然后道,“借部车子给我,不然我正月没车用。”

        “宾利要不要?”

        “……”

        一脸无语的徐振涛瞪了一眼张浩南,想让他死就直说。

        大桥镇的吉普车也退役了,但不是报废,而是捐给了一个贫困山区,负责给四个希望小学的老师运送补给的,顺便还捐了三个标准油桶和两千块油钱。

        凑合着用,也算是发挥余热。

        不过谁能想到前脚捐车,后脚霍西A6被镇长撞爆水箱?

        “好了,我的帕萨特给你开。”

        “那多不好意思……”

        搓了搓手,徐振涛笑道略显猥琐。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年不是新采购了三辆车吗?伱就没车用了?”

        “专家不要开车的啊?我都是给开发区的技术专家还有顾问配的,镇政府就两辆车还能机动。我这辆坏了,另外一辆也不能我独占,还要跑乡下做调查用的。”

        为了留住外地过来的专家,大桥镇是想了不少招式的。

        直接配车不符合规定,但镇政府给专家和顾问开,那就没毛病。

        然后跟吕卫东一样,盖别墅的地块上,有两栋是留着劳动节装修好就配给专家和顾问。

        年纪轻的学者其实没啥讲究的地方,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没体会过还好,体会过了,再回老单位被人穿小鞋或者搞办公室斗争,那谁受得了?

        技术骨干年龄最大的四十来岁,按理说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