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老实人

第(2/2)页

等西欧发达国家产业资本一样,要寻找工业产能的避风港。讲白了,避开一些国内的监管,避开一些非必要的社会舆情,寻求稳定产出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只有我们可以提供,没有另外一家。”

        “通过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未来的外资利用规模将会不断膨胀。有多少外资进来,国家和地方就有多少钱可以用,但是这里头加多少杠杆,就要谨慎,毕竟洋鬼子跟我比起来,还是我信得过一点,我是老实人嘛。”

        <div  class="contentadv">        “……”

        “……”

        “……”

        “……”

        与会的老学长听完这个孽畜学弟的最后一句话,直接心里翻了个白眼,他怀疑自己以后都不知道“老实人”三个字怎么写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他得承认,张浩南这土狗子搞产业分析还是挺有一套的,眼光不错。

        张浩南这番分析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几个大国企老总都点了点头,通常来说,只要判断合理,这个时代的国企老总都挺狠的,非常敢赌。

        事实上也都赌成了百亿规模的集团,影响力比千亿市值的强了不知道多少。

        甚至可以这么说,几千亿上万亿市值的互联网集团,是完全不敢碰这种区区几十亿上百亿规模的重工,因为这些老总真的敢把工程车堵到你大门口。

        什么狗屁法律不法律,老夫一生行事,只讲原则,不讲法律!

        土老板们的野蛮发展形式,其实不过是这些大国企甚至央企的投影,张浩南亦如是。

        “再有呢,大家都是做企业的,也清楚项目一旦立起来,所需原材料市场就不受控了。政府可以干预,但价钱不是说你干预了就不涨的。原材料普涨就是几个月的事情,所以这次政务院进行地方指导,可以提前布局原材料市场,免得过热。也能先行消化一部分劳动力市场,引导农村劳动力,先离开土地,这一块呢,发达工业城市,我看就不要再抢了,由政务院组织会议来指导。”

        这话其实不是张浩南想说的,他也是奉命而为,政务院需要民间一张嘴,一半的“名嘴”在老总们眼里就是个屁,在两江省地级市一把手眼里,那更是屁中屁,但张老板随便叫两声,没人会说“遥闻深巷中犬吠”,是会认真考虑的。

        以后还要做生意的嘛。

        鬼知道“财神爷”啥时候又摸到大鱼,那时候只要乖巧点,跟着一夜暴富根本不是梦。

        毕竟,谁还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都是要退休的,都是要放下工作的。

        不捞肯定不肥,可捞了容易有生之年多吃皇粮,所以有办法不捞还能安享晚年,最好办法就是找个大神带飞。

        张老板也跟同志们通过气了,自己名下会有两三家企业上市,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交个朋友。

        那既然是朋友了,以后吃饭带一个,只要中央不反对,张老板还是很好说话的。

        毕竟是老实人嘛。

        老总们也是心领神会,不过这事儿他们只要不张嘴就行,剩下的是地方政府的事情。

        政务院是希望从中原省、淮西省、江右省尽量发动农村劳动力,吃一波未来三到五年的行情。

        这里面涉及到的工程,一线普工待遇会工资普涨,再有政务院也想推动工资保障政策,但缺少一个平台,这次华东六省一市加上中原省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就非常适合试点。

        政研室也想进一步追踪一下,看看一系列的后续变化。

        其实跟张浩南通气的时候,政务院也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两江省的公路水路交通网是核心建设网,围绕这个网,分成“南北中”三线,工程项目总部暂定为南线总部余杭,中线总部建康,北线总部彭城,分别面向江右、淮西以及中原三省。

        具体到地方上的人力资源发掘那是后话,但总体框架就是如此。

        而这三个总部总指挥的位置,算是“京官”们嗅觉灵敏之辈疯狂争夺的目标,地方有地方的热情,京城有京城的温暖,反正张老板在省厅会议各种指指点点胡言乱语的时候,“京官太太团”坐着飞机就到了松江。

        下一站沙城,路上抱怨姑苏没有机场实在是废物的同时,又开始纠结带来的礼物送去沙城这种乡下地方,是不是太超标了一些。

        同时又怕乡下土老财张浩南的地主婆赵飞燕不识货,这是最麻烦的。

        送了贵重礼物,对方底蕴浅薄看不出来,不等于白送?

        于是也有人做了双保险,整点俗气的,黄金珠宝五光十色,要的就是“刘姥姥”都能看出来是好宝贝的效果。

        出差中,要写报告,晚上如果得空就再来一更,没有就是没有了。今年大年夜估计都不会回家了,奶奶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