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外放为官下

第(1/2)页

在古代外放为官大部分都是得罪了皇或者得罪了朝廷中某一势力,被群起而攻之,才会被外放,一般能在政治中心站稳脚跟的官员,轻易皇帝是不会外放出去的。

        虽然被外放的官员,不一定是做了比在长安城中小的官,但是那绝对是明升暗贬,至于降低官职的那更不用说了,基本是出去了就不要在想回来了。

        大多数官员宁肯在长安城中做一个七品官,也不会愿意在远离长安城的地方做一个六品或是五品官,不在长安城里面做官,就代表接触不到政治核心圈子,甚至是连在朝堂里面站队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外放还代表着官员离李二同志远,离李二同志远,就代表升迁的机会不大,就算在地方做出了政绩,那也是要靠顶头司去给李二汇报的,如果面不报,就算在地方再得民心,那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说外放不是什么好事情。

        虽然大唐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认为外放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张楠就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一,因为去了外面,山高皇帝远,自己做什么事情约束比较少,对于张楠来说,在什么地方做官关系并不是很大,而且在外面张楠还感到自由一些。

        被李二这么一问,张楠倒是被问住了,如果自己就这么直接告诉李二自己想去外面挖煤,那李二肯定是不会把自己放出去的,而且很有可能把煤炭像盐一样,列为国家资源给掌控起来,那到时候自己还赚什么钱呢?

        所以张楠想了想,还是决定对李二编一个瞎话。

        “皇,臣想外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臣只是想在外面建立一所书院罢了。”张楠道。

        “办书院,办书院干什么?”李二无法理解张楠的想法。

        其实唐代专门学习的地方还真是不少,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中央六学属于直系,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二馆”是崇文馆和弘文馆,属于旁系。

        而皇族子孙另立皇族小学。

        由地方bàn  lǐ的学校,在各府有府学,各州有州学,各县有县学,所有府州县市各学校统属直系,由长史掌管。

        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接触得到的地方,对于老百姓来说,虽然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博一个功名是好事,但是大都数人还是不会选择送孩子去学的,因为大唐的蒙学教育实在是落后,至于各地设立的学所,那也是为士族子弟设立的,根本不是寒门能接触到的东西,就算寒门幼年能识字,长大了可以进地方的学所,那必定也是受排挤的。

        所以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希望,孩子长大之后对家庭来说,那就意味着劳动力,意味着生存,把孩子送去念书,就意味着家中会多出来一个吃干饭的闲人,所以大多数的百姓不会选择送孩子去读书。

        这也就是为什么士族们把握着整个封建社会最等的资源,而出身寒门的孩子却很难跻身于层社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那是从出生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