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韩信用兵

第(1/2)页

日军成功占领九江,对他们而言本是大快人心的事情,谁知出了“张欲峰事件”,导致日第二军停滞在了合肥一带。

        冈村宁次的第11军第六师团在太湖、宿松一带死死的被31军、68军咬住。因而,波田支队和106师团暂时性的停留在九江做短暂的休整。

        冈村宁次一直有个宿怨,想亲自登上庐山,体会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他是否能耐的住寂寞等待事件的结束呢?

        同时,薛岳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日军贼心不死一定会攻击南浔线。南浔就是继九江之后的下一个主战场。日军第一个目标就是庐山。

        7月31日深夜,地处庐山西南麓峡谷间的第一兵团指挥所内,薛岳正吞云吐雾地站在地图前冥思苦索。

        他嘴上叼着的那个须臾不离身的黑色铜嘴烟斗,正“咝咝”地燃着一团暗红色的火球,袅袅升腾的烟雾在指挥所内舒卷弥漫,远远望去,薛岳如同置身于广袤苍穹的云海波涛间。

        九江失守,南浔线的局势陡转紧张。第一兵团的处境,也倏地变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起来。

        攻势凌厉的日军,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连陷安庆、马垱、彭泽、湖口、九江,转眼间就将战场推到了庐山脚下。中**队精心布置的一线防御阵地,顷刻间土崩瓦解。

        大战之初,日军凭借其现代化的wǔ  qì和陆、海、空立体攻势,攻城略地,气势汹汹,咄咄逼人。

        薛岳高度敏感的神经,未曾有过丝毫的懈怠。

        尽管到目前为止,第一兵团所防守的南浔线尚平静无战事,但他们紧张备战的辛苦与前方相比毫不逊色。

        马垱要塞失守之后,薛岳便严令第一兵团所属各部:战局将比预料的更加严峻,各部务必抓紧大战前短暂的宁静,加紧构筑防御工事,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夜已沉醉,起雾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diàn  huà铃声打断了薛岳的深思,薛岳赶紧走到宽大的长条形指挥桌旁,拿起那架红色diàn  huà机的话筒。

        这是一架专用内线diàn  huà,diàn  huà直通武汉最高统帅部和南昌第九战区司令部。

        diàn  huà是蒋介石亲自打来的,薛岳刚一拿起话筒,diàn  huà那头立马传来蒋介石那熟悉的带着浓重浙江口音的国语。

        “伯陵啊,这么晚了,还没睡觉么?可要注意保重身体啊!”

        薛岳手拿话筒,原地立正,感激地说:“谢谢委座关心!九江失守,南浔线大战在即,伯陵睡不着啊。委座身系国家民族命运于一身,更要注意身体!

        薛岳知道,委员长深夜来电,并不是与他探讨玄幻深奥的生命哲理,肯定是有重大紧急的军情。但委员长在兴头上,薛岳只好洗耳恭听。

        果然,蒋介石讲了一通嘘寒问暖的话语之后,便单刀直入,

        “伯陵,张向华抗命不遵,心存私念!为保存实力,擅自弃守九江!你已经知道高统帅部已下令撤销了张发奎第二兵团司令的职务。从现在起,南浔方面的军事指挥就由你和梧生(吴奇伟别号梧生)两个人全盘负责。”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一下子多了三个军薛岳来求之不得,可薛岳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张发奎是自己的老上司,还是广东韶关老乡,又是名扬天下的第四军旧日袍泽。

        张发奎是第四军的老jun1  zhǎng,素有“铁军之父”之称,薛岳乃闻名遐迩的第四军主将。两人身世相同又都是同年老庚。长期的杀伐征战中,两人成了情同手足的生死莫逆之交。

        当薛岳亲耳听到委员长对张发奎的指责,觉得张发奎委实太冤。

        张发奎放弃九江,退守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二线阵地的实情,薛岳是完全知道的。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的角度考虑,薛岳始终认为张发奎没有错,在那种无险可依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张发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