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引而不发

第(2/2)页

视台的同行去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表情也很是轻松。

        “请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蓝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并且在第一时间前来报道,毕竟据我们核实,好像蓝风当地警察都没有接到报案,而且几乎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你们就已经出现了,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显然对于这个问题,有经验的老记者的回答就很官方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捕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就是碰巧在那里吧,毕竟蓝风最近成为整个北方的经济增长点,这里面的大小事务,观众们都想知道”

        不过也有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说了实话“我们接到了线人的通报,说是在蓝风会有惊天大事件发生,夏氏集团勾结当地政府官员,要强拆民宅,逼的老百姓走投无路要以死反抗,私自内部勾结规划机场和高铁选址建设,此时的蓝风政府和当地企业已经蛇鼠一窝,我们对此比较愤慨要揭露这种无耻的行为”

        “那么请问你们查到证据了吗?或者说你们用镜头纪录到了你们所猜想的证据了吗?”蓝风的记着继续问道。

        “抱歉,这个是商业机密,你们会在我们报社或者电视台看到相关报道”对方也很警觉的回应道。

        当然也有一些年轻记者说话很耿直“我们也很奇怪,夏氏到底是怎么忽悠老百姓的,毕竟依照我们的经验,这类巨无霸企业的诞生都是依靠在灰色地带游走攫取的第一桶金,而这个过程肯定伴随着腥风血雨,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他们犯罪的具体证据,而且老百姓对于他们的声誉也是赞誉有加”

        记者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几天之内,全国都刮起一股蓝风的风潮,各种花边新闻层出不穷,不过绝大部分都秉持了公立的立场,原因很简单。

        蓝风忻府和三晋三级卫视已经开启了连载现场直播模式,专门记录这些记者们的日常点点滴滴,如果有弄虚作假,呵呵,全三晋百姓都看在眼里,或者说三晋省委领导都看在眼里,你要是敢道听途说试试?第一时间领导们就会来咆哮了。

        当然也真的有一些不怕死的,不过那些都是不太如流,或者说是南方发达省份以及境外的媒体报纸,但终归不是主流,影响力有限,三晋省委领导也通过自己的途径第一时间想中央中宣部申诉,要求严肃处理。

        不过这肯定又是一个博弈扯皮的过程,对方居然能在暗中操纵一些东西,那肯定是有着自己的手段的,哪里能够那么容易被收拾掉?。

        当然随着强拆事件的急速升温,在舆论公开检查监督面前,对蓝风对夏氏也未必没有好处,倒逼政府和企业更加的阳光和公开作业,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改变,第二就是宣传。

        之前蓝风在全国就是一个简单的地名代号,甚至于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是哪里?现在,呵呵,全国各地新闻同行都给免费做了宣传,至于夏氏,呵呵,那名声就更大了去了,仅仅靠一个农场高端蔬菜起家的本地企业,短短大半年就能占领全国高端蔬菜三分之一以上份额,这是什么概念?

        而且这份额还是因为有很多的蔬菜,蓝风农场没有涉猎,要不然还有其他供货商原产地什么事?毕竟就连松露现在的品质最优国也已经从意大利和法国转到了华夏了,有句来自法国国际大厨的玩笑话就是最为贴切的证明,‘要想吃最正中的西餐得去华夏龙城,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食材都是去哪里采购的’

        当然外面风风雨雨如何搅恼,那都是外物,夏氏大门紧闭,谁的采访也没有接受,只是说会依据局势的发展过断时间召开全面的发布会,而且公安系统明明抓捕了犯人,也是引而不发。

        司法系统一同联动,第一时间就受理了夏氏建筑公司的起诉,那位拒绝拆迁的农户跟企业签订的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一旦爽约三倍赔偿,那就是四五十万的赔偿金得付,这都是白纸黑字的合同,想赖账怎么可能?

        只不过这些所有的对夏氏极为有利的东西,在相关人员刻意的回避下,谁都没有伸张,就是由着那群外面的记者和所谓的网络大v搞风搞雨,年轻的蓝风区委区政府拿出了超越外界想象的定力,在冷静的处理这件事情。

        无数双高层的眼睛在看着袁卫国和李雪两个年轻的小人,想看看他们怎么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当然前期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没有受任何报道轰炸的影响,公务员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区政府发言人也跟夏氏发言人一样,打起了太极,适当的时候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给大家事实说明。

        或许企业和政府他们是真的蛇鼠一窝,享受着这美好的难得免费的推广机会了,可能在他们心里巴不得这事再炒的热一点,把政府和企业的牌子再打的亮一点,毕竟其他地方想要这样的机会还找不到不是?白给的不要白不要啊。

        ?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