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危崖绝壁处

第(1/2)页

话说,在东胜神洲的东南方向,有座海岛,岛上有山,唤做鹤鸣山。



        那山阴岩碍日,林气障天。山麓有一狭长小平坝,两侧悬岩绝壁,石峰突出,状如鹤嘴。左有妙高,右有留仙,两座山峰各逶迤十余里,似两翼张开坠地。一尾高矗摩天,起伏轩翔,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鹤鸣山故此得名。



        这日雨霁晴开,鹤鸣山涧水溪流,泠然有声,乔松古柏,苍翠欲滴。一位二十四五岁模样的年轻人,沿山簏平坝边一条裂开的大缝,攀藤扯蔓,迤逦而上。他的衣衫早给荆棘扯得东破一块,西烂一条,手脚上更到处破损。



        爬了半个时辰,终于来到涧水东侧的石峰之前。那人举目观瞧,见对面的峭壁光滑如镜,离地数十丈处隐隐现出几行文字。不禁面露喜色道:“有了,有了!”连日的疲累一扫而光,快步往石壁下跑过去。



        却说此人姓李名元,字玉清。乃南赡部洲华夏国人。李元自幼豪爽、有胆气,喜听神鬼之事。



        他常听人说,天底下四大部洲,唯东胜神洲神仙的传闻最多。十五岁那年,李元父母染瘟疫双双离世,孝满后便不顾亲朋劝阻,将田产奴婢尽数变卖,离开家乡。踏上东胜神州的土地,从此开始了漫漫的寻仙之旅。



        数月前,李元于一荒村借宿,见农家的中堂上供着一幅字,却用黄布盖得极严。问及原因,那村人道:“此数年自鹤鸣山归来的亲友所赠,是一首诗。”



        李元奇道:“却为何遮遮掩掩,不让别人看见?”



        村人道:“这诗乃神仙在鹤鸣山上留下的真迹,只宜放在家中供奉,却不能让外人知晓,其后自有灵验。”



        李元又惊又喜,道:“你如何认定那字就是神仙写的?”



        村人不悦道:“这种事岂开得玩笑?”



        李元求村人许他一观,村人执意不肯。李元暗想:“这字既在鹤鸣山上得到,我只需走上一趟,到后自知,却何必低声下气,恳求于他。”



        乃辞了村人,径往东南而去。走了数月,抵达海边。雇了条渔船,将他送至鹤鸣山所在海岛之上。



        却说李在鹤鸣山中转了二十来日,果然找到一块刻字的石壁。大喜之下,正待上前辨认,忽听那石壁之下生出些响动。  李元心头一震,忙藏身一棵大树后,偷眼观瞧。



        石壁下两条人影,正将一捆捆的干枝枯草堆于其下。看样子竟试图点把火将石壁烤裂,掩盖上面的字迹。



        李元登时怒气勃发,几大步赶上前去,高声喝道:“既有神仙的线索,大家见者有份,难道想独吞么?”



        那两人正干得起劲,猛听身后喝斥声响起,吓了一跳。回头见李元气凶凶怒目而视。怔了怔,随即哑然失笑。其中一人直起身子,对李元道:“爱吞你自己吞,我们绝不稀罕。”朝壁指了指,道:“不过,你可得事先看仔细了再吞,省得咽不下去时怪我没提醒你。”



        李元被二人笑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仰头观瞧。见石壁上写着四句话:



        今日我从此山过,



        忽闻腹内一声吼。



        拉坨仙屎撒泡尿,



        方便完了我就走。



        李元看罢,目瞪口呆。他本以为此行就算得不到神仙留下的天书口诀,也必能寻出些重要线索。万万料想不到,被村人当宝贝供在堂上的竟是首《解后有感》。



        李元气得破口大骂。骂过一阵,摇头叹气道:“上当了,上当了。”



        那两人这才走上前来,彼此互通了名姓。原来他二人也都是李姓,一个名宝。字上清。另一个名德,字太清。三人不但姓氏相同,竟连名字都起得这般相似,可谓巧之又巧。彼此间登时亲近了不少。序齿后,李元最大,李宝次之,李德最小,遂以兄弟相称。



        李宝与李德并不熟识,李德先一步来到崖下,看到石壁上的留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