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二十八、.桃林美鬼在逃亡

第(1/2)页

二十八桃林美鬼在逃亡

        二十八、桃林美鬼在逃亡

        先来欣赏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最委婉动听的碗碗腔唱段姓桃拖腔那一呀,那一呀,那一呀,那一呀,那一呀,那一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可惜不能插入音频,否则你一定会陶醉到无以言表的美中。就是这过于委婉动听的曲调,惹得男忘耕、女忘织,落得个三秦人人喜听,却家家户户拒留,河东赶到河西,山南赶到山北,所谓靡靡之音,撩人魂魄,坏了传统规矩,尤其是释放了三从四德的女性,她们前去看戏,也为戏中的人物故事所感动,她们开始大胆地寻找爱情,对从未见过面的未来丈夫不再想象,而是勇敢地自己寻求爱情,有学王宝钏的,有学崔莺莺的,更有学这故事中人的,曲调美,故事美,人更美,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唐都城长安的南郊所生的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有诗为证

        题都城南庄唐催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为唐贞元十二年,终南节度使催护清明赏春,途经都城南桃园时遇美女借水后,次年故地重游欲再访美人,但只见柴门不见人,感慨间即兴题作,后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性情佳作。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戏曲作者,以此诗为本,或杜撰,或猜想,或遐想,使此诗饱含了爱情传奇故事,流芳百世。崔护,确有其人,史料有小记;但美女桃小春何来,不详其踪,概只因二人在桃林相遇,故以桃为姓,实以花赞人,诗出有因,必有其人,只是未曾详考,落得遗憾,供后人百般美化演义,美之又美,皆因怀春少年情窦初开,无以渲染,便借桃花之色誉人誉己,多少理想在其中,多少春情在胸怀,只把这故事捋了又捋,春江之水泛潮波,古都历来汇春河。我被这美丽的故事所迷惑,不由得踏青寻桃,不为别的,只因我也曾青春烂漫,恣肆情怀,幻想更比理想多,生在此地,不做一回故事中人,也枉为这古都极地一市民,13朝古都,唯大唐可取。

        此“都城南庄”,乃吾今之所在古长安之城南数十里,已是人去桃夭,觅无踪,寻无处,只闻听满耳戏文颂春情,不见那往昔踪影,好一个人面桃花笑春风

        东施效颦,会惹得天下耻笑数千年;我若效法催护,岂不是不自做笑柄在手,弄得个无地自容但既然离得如此之近,走访都城南庄总可以吧路遇桃园,折枝问柳总不至于招人耻笑吧况且,已是到了田野之处,农家人谁管你是何来意,只是相遇淡淡人,一瓣桃花人,他是大自然的读者,我未招人耻笑,但却招来客气的斥责。好没意思,到河边走了一回,趟过浮浅的小河,向塬上盘旋而登,不久,来到又一处桃林,花潮浸染如霞在塬中,仿佛是绿色田垄中的一大片粉色浮云,淡淡花香,和着朦胧的绿色,你只能闻见植物的气息,这是一个巨大的氧吧,是医院氧气瓶了永远也排不出的净化氧气,它让你脑目清新,可使老人精神矍铄。靠在一棵粗壮的桃树下,呼吸着这人民币买不到的馨香,我闭上眼目,任凭初春的阳光,和蔼地在我面颊上涂抹,我醉了,真的醉在春风里

        “催先生催先生”,有人从身后拍我的肩膀,奇怪,是一个着唐朝服饰老汉,我笑了“老先生,今晚村里唱戏呀您也太投入了,专门跑到桃园里来静场啊”,他很认真“我可不是唱戏的,你可是催先生”,我越敬重老艺术家的品行了“老先生,您可太敬业了如今,听戏的不多,唱戏的也不认真,难得您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他似乎不大能听懂我的话“催先生,你可知那桃小春为了你,已经逃亡在外一年了”,我便试着和她搭戏“老伯不正是桃小春之父吗何不一同前往柔弱女子,怎敌的强人追赶,怕是凶多吉少,早已羊落虎口亦未可知,呀痛哉。”,却见老汉怒目圆睁“呸把你个薄情寡义的禽兽小春为你东躲西藏,吃尽苦头,你却在此拿戏文作耍,辜负桃小姐一片苦心”,我纠正他“老先生,错了,那催护不是已和小春终成眷属了吗戏中不是这样的情节。”,老汉已是怒不可遏了“无耻之徒,枉费了我家小姐一片痴情”,我觉得戏路越不对“您不是小春的父亲吗怎么她成了你的主人难道她随了那催护,竟要抛弃无辜的年迈之父吗那她才是禽兽不如呢”,老汉被我的话激怒“你非但无情,更是人面兽心,我何时可曾有过女儿那小春是我家夫人的掌上明珠,我老汉护卫了她们母女两代,老爷在小姐幼年时就病死了,小春何父之有啊”,

        我以为,这是又一个版本的人面桃花,随戏吧,也过一把演员的瘾我问“敢问老伯,小春今于何处我好前往搭救,日后也可与那催公子有个交代。”,老汉还是不改初衷“催护啊,到了这般时候,你还假做外人,小春去向,岂可告诉与你”,我只好强行转换角色“那么,小生催护有礼,敢问老伯小春去向”,老汉怀疑地看着我“你去年

        回家,可曾已经娶亲”,我答“未取功名,不谈姻缘,况我已对小春誓此生非小春不娶”,老汉狐疑“可有信物为凭”,我为难了,这时,我手中的桃枝突然在老汉面前晃了一下,老汉点头“这正是公子与我家小姐的约定。”,歪打正着想来这桃小春也实在是聪明,季节不到,信物不出。老汉相信了我“宫中到处捉拿小春,我拼死将她送过霸桥,今已随姑母逃往延安州府投奔她娘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