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十八、与同行的死人谈阶级划分

第(1/2)页

十八、与同行的死人谈阶级划分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讲完了一段小说里的故事已经是近12点了,有人困了要回家,我告诉他“我给你们讲个鬼的故事,是我在农村亲眼看见的。”,哇的一声“又来了赶快跑”,几个胆小鬼奔回家去了,还有想听的,那我就得讲,闸都开了还能不放水再说,有什么好害怕的我还没讲呢,不听算了,谁听谁知道。

        那时奶奶还活着。我从来未见过爷爷,因为父亲结婚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可惜的是,爷爷带着全家从湖北老家来陕西落户,虽然置良田千亩,无事不可达,但清末民初的人还是不能接受新事物,故此,没有照片留下来。

        除夕前夜,家家在忙年,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我们祖籍是湖北,但到陕西久了,随乡入俗和当地人差不多,可有一样不同我们不祭祖,也不烧纸,不摆供。还有一样不同当地人在除夕前夜要到祖坟里去看望故去的亲人,最能吸引我的是,听说他们要把死人的鬼魂背回家过年,等过了十五再送回去;这可彻底成了我好奇心的集中点,我决定,那天晚上一定到坟地里去看看他们背的鬼是什么样子的白天我疯狂地在村里窜着,目的是靠近东村,可随行的小伙伴们摇着头“他们跟咱们过年不一样,要到坟上请祖先的,很吓人哪。”,我知道他们不会和我去的,就问“那你们告诉我,什么时候到坟上去请祖先呢”,他们低声告诉我“天快黑的时候,那时侯鬼才会出来”,我接着问“你们见过他们请回来的鬼吗”,大伙个个都摇着头“快别问了,越想越害怕。”,我不能得罪小伙伴,明天一早他们还要和我一起放炮呢。我没再问,但我没法不想上坟的都不怕,看上坟也没什么好怕的。于是,我坚持自己的决定。

        终于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村里炮声不断,我悄悄地溜到了东村,来到村头杨大叔家门外躲在枣树后面,不久,就见杨大叔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些什么也看不清楚,但他手里拿着的纸钱在暮色中是能看清的。我断定他一定是去请鬼的我悄悄地尾随在他身后,跟了约有半里多路,来到一座坟墓前,我怕他发现,便溜过老渠,躲到了坟的北头,趴在渠沿下,因为还有几座坟紧挨着。杨大叔先是摆上几盘供品,点上蜡烛,然后跪下,烧起了纸钱,嘴里念念叨叨“爹,年三十了,儿子给你送吃的了,再给你送点钱,你活着的时候没过上好日子,在阴间也该享福了。你要是觉得儿子对你孝顺,就回家过个年吧,过完年我再送你回来。”,他背过身跪着到“儿子背你回家过年了”。

        我没看见什么鬼,只觉得他太滑稽了,便忍不住笑出声来,杨大叔吓的发起抖来“爹,儿子哪做错了,你可要多担待呀,别吓我,我背你回家过年。”,我实在憋不住了,发出大笑声,杨大叔头也不敢抬,提起篮子便撒腿向回跑,他摔倒了,我想撵上去扶他,胆又担心他把我当鬼。便强忍住笑声,等他起来继续奔跑时,我忍不住又笑了,我真想把所见到的赶快回去告诉小伙伴们,可是这时发生意外了,杨大叔走了,但我的身后却响起了笑声,我转过身去“谁人都给吓跑了你还笑”。

        声音继续着,我感到有一个什么东西落到了我的手上呀,是纸钱。小时候,孩子们多少都有点迷信念头,觉得给死人的东西不吉利,我想把它放到那座坟墓上,可这奇怪的声音开口说话,是个老头儿“过年了,你不买几挂鞭炮”,我站起身来“我看不到你,这是假钱,不能用,是给死人的。”,那声音反驳“那你跑到我这里干啥”,我不示弱“这里的地从前都是我家的,是社里给收了”。

        他沉默了片刻“噢,原来是小少爷呀,那你快回吧,晚了他们都要出来了,怕把你吓着。”,我笑了“老爷爷,你出来吧,我不会害怕的,他们是谁,你叫他们来和我一起玩儿”,他坚持他的意见“这不是你呆的地方,我求你回去吧”,我嘻嘻笑着“哪儿有长辈求晚辈的再说我至少要看到你长什么样才走。”,他不答应“不行不行,东家知道会生气的。”。

        他的语气在像哄小孩,可说实在的,我那时还真没有多大,按迷信人的说法小孩8岁以前能看到鬼,那时我7虽,刚上小学三年级。我问他“爷爷,什么是东家”,他解释着“我们给你们家做长工,你们便是我们的主人,所以叫东家。”,我不高兴了“我家可不是地主阶级,我家是中农”,他反问我“那你咋知道这些地是你家的”,我的警惕性很高,那时叫阶级觉悟,我不能出卖三伯父,是他偷偷告诉我“这方圆十几里地都是咱家的,是社里收去了。”。

        三伯父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戴上富农的帽子,后来听八伯母说“是你五伯母到社里告了他,说他家有大骡子大马,你三伯父也犟,就是不交,结果给划了个富农,还斗过呢。”,每当我见到三伯父时,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大概是血缘反应吧,我觉得他很精明,待人也很和气,可族里人就是排斥他,因为三伯母娘家是大地主。

        那时,我的逆反心理已经

        存在,在城里,我在学校莫名其妙地被人排斥并称作“黑五类”,许多孩子都排斥我,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年龄差距,后来听高年级的朋友讲“你班同学是势利眼,他们嫌你家成分不好。”,我家既然成分也不好,那我就偏要和三伯父家来往,气死他们可气死谁呢我感到老人在村里的处境和我在学校的处境差不多,三伯父和三伯母很孝顺,做了好吃的总是把第一碗送到五伯母家“我给阿姆做的肉菜送过来一碗。”,五伯母没好脸“你家富,成天吃肉,我家可吃不起,要是老人断顿了,我们也接不上。”,三伯母便自己端到奶奶床前亲自喂奶奶吃,我悄悄告诉她“三娘,你就是要给阿婆喂,要不吃不到她嘴里,你一走五娘就来端走了。”,奶奶没有责怪我,而是让三伯母给我也喂一口,我轻轻推着“不,我自己到三伯家去吃。”,三伯母的眼里充满了感激,现在想来真可气,那是我的长辈,对我疼爱有加,吃人家的好东西还要人家感谢,没道理再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