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均田制

第(1/2)页

  论政,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匡扶时世为己任,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贯穿到言论中,力图以言论来指引国家的走向。
  类似与辩论,但不是只有正反双方,非得分出个胜负。
  而是一种各抒己见的集体讨论,以理服人从而达成共识。
  对于商君之法,山东诸国使团的感情是复杂的,既羡慕,又排斥。
  羡慕商君之法使秦国变的强大,弱国无外交,那个使臣不希望自己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一个强大的国家。
  排斥是因为这些使臣多是诸国贵族,是各国现在所行法度的受益者,而一旦行使商君之法,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
  家国天下,在这个时代,做为贵族,做为知识、生产资料的掌控者,在一个国家混不下去了,跳槽去另一个国家那是家常便饭。
  就和后世人换工作一样,没有任何心里负担。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自身的利益要远高于国家。
  论政‘商君法之利弊’的消息一传开,诸国使团也都行动了起来,拉帮结派准备参与其中。
  这一场论政的结果,将决定秦国未来的国策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山东诸国,他们要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利益阶层争取到更多的利己条件。
  商君变法是分为三步走的,首先是做为变法序幕的《垦草令》,有了垦草令的成功才有了后续的变法。
  论政由樗里疾主持,第一个论点,就是围绕《垦草令》展开的。
  《垦草令》共二十条,总结一下就是‘罢黜百业,独尊农桑’,一切为了干饭。
  论政开始,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蔡琰,等着蔡琰先发言,毕竟今天这场子是她攒起来的。
  大家也好奇一个女人,能说出什么高见。
  蔡琰也不怯场,可能也紧张,只是戴着幕离看不出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蔡琰开口道:“商君入秦之初,秦国民风好私斗,法令不行,民风粗陋,国府无藏金,民众无余粮,兵甲不强盛,亟待改革变法以图存。
  行商君之法,国富兵强,府库充盈,积粮如山,实乃善政,商君大才。”
  蔡琰一番言论出口,众人皆是懵逼。
  什么情况!
  你不是来找茬的吗?
  怎么还拍起马屁了。
  这场子不会是商鞅那个老阴人钓鱼执法,要坑人吧?
  赢驷注视着商鞅,眉宇间阴晴不定。
  商君在现在的威势本就无人能及,如此夸功,他想干什么?
  蔡琰环视众人,见酝酿的差不多了,继续开口道:“然如商君所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法因时而易,亦因地而行。商君入秦以然数十载,彼时之善政到了今日以有诸般不足,若不加以改变必将沦为恶政。
  强秦者商君之法,亡秦者亦然。”
  “大胆!”
  “放肆!”
  “一介女流安敢口出狂言。”
  ......
  蔡琰此言一出,在场的除了看戏的六国使团,不管是老秦世族还是商鞅一党都愤慨而起。
  大家一个锅里吃饭的,有所争论也是你多我少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