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五羊之变(下)

第(1/2)页

第十二章:五羊之变

    “哎···事已至此,纵然王爷依旧还是靖王,无济于事回天乏力。”吴老摆手示意半仙三人冷静,沉声解释道。

    紧接着便有开口,道:“吕将军,不过王爷还有最后一问,无论鞑子谋算如何缜密,朝堂是否会向军关派出援兵才是关键,鞑子为何如此笃定?截断五羊同京城之间的军情传递,五羊便无任何援助呢?”

    略加思索,半仙斩钉截铁回道:“时机,王爷被夺权、上官阵总押解入京、五羊神阵消匿···这些都是在消解这个时机的变数,环环相扣以保万无一失。”

    刹那间的停顿后,半仙神色凝重补充道:“朝堂纷争为鞑子所用,再或者说,这个时机本就是处心积虑的鞑子刻意创造出来的。”

    “什么···”

    “怎会?”

    白典、张监几乎同时惊呼出声,一脸不可置信,因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从半仙口中听到这样的猜测。

    “老白、老张,不用惊讶,若非吴老提醒,就连我也想不到这一层,倘若鞑子想成事,这是唯一的合理解释。”半仙语气笃定,可随着话音落地,他也是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显然这个猜测对他的冲击同样不小。

    “二位将军,吕将军所言不虚,王爷也曾有这般猜疑。”

    得到吴老的确认,白典和张监面面相觑,震惊之余,更多是无奈和愤恨,也如同半仙那般,有气无力瘫坐在椅子上。

    半仙三人的反应都被吴老看在眼中,伸出右手用力拍在椅子扶手,和煦的脸色突然转变,就连浑浊的双目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锋芒,厉声道:“尔等身为五羊戍边将军,颓靡如斯,成何体统!”

    “此战,五羊被克已成定局,尔等当思如何善后,五羊自古以来戍卫夏族北境安宁,昨日如此、今日如此,明日,亦当如是!”

    最后,以无比凝重的语气道:“三位将军,此乃王爷原话。”

    言毕,吴老一身锋芒尽褪,再度恢复那个笑容和煦云淡风轻的老者模样。

    “吴老,可是王爷还有其他叮嘱?”

    响鼓无需重锤,吴老这般话如同当头棒喝,立即将半仙胸间那股颓废和懊恼驱离,目光炯炯看向吴老。

    “适时推出军关,五羊拱手相让,保留五羊根基,以长远计。毕竟遮风挡雨几千年,鞑子残虐已不为人知,祸临己身方知安乐之珍贵。”

    “吴老,这样岂不是将关内族人置身于鞑子铁蹄之下,荒郡、王郡、京邑将再无宁日,战火一起,必死伤无数。”耿直的张监实在是无法接受,出言提醒,话语中还有反对质疑的意思。

    “张将军,你怎知荒郡、王郡、京邑定然会丙兵祸连天呢?”吴老对于张监的质疑和反对并未生气,反而意味深长反问道。

    “这···”

    张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吴老淡淡一笑,语气肯定说道:“三位将军,王爷如此交代,必然有他的考量和深意,自然也有这么交代的缘由。军关若失,战乱必不可免,不过却是小痛耳,伤筋动骨非易事,夏族这汪深潭,非三位所能想象。”

    “老张,坐下!”

    半仙很快便明白靖王朱狄这般交代的深意,劝阻张监后,低声询问吴老,道:“吴老,具体王爷有何安排?”

    “王爷言,身不在关,所言不实,一切由吕将军定夺。”

    “好了,小老儿该说的也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军务繁忙,不便叨扰,这就走了。”

    吴老说着话,谢绝半仙三人见礼,直接起身离去。

    “多谢吴老!”

    “劳烦吴老!”

    “吴老,有劳了!”

    半仙、白典、张监三人,冲着吴老离去的背影,恭恭敬敬见礼,直至身影完全消失,这才起身。

    吴老离开军关返回京城,关内的半仙、白典、张监三人却有些迟疑不定,尽管他们内心早有决定,也清楚该如何抉择,却始终难以迈过心里那道坎。

    戍边经年,无数袍泽战死,血染五羊,五羊军关对他们三人而言,早已不再是一座军关,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深入骨髓的职责,更是一种坚不可摧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