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第(1/2)页

一早上起来,  推开窗,就看见了外面飘着的雪丝。

        “下雪了!”宋嘉然刚将手伸出去想感受一下雪丝冰凉,  就被从身后伸出的大手给抓了回去。

        郑立晏握住她的手,  “你也不怕着凉。”

        “不至于。”她穿得可厚了。

        关上窗,她回到梳妆台前,一边梳头发一边问道:“你说,  明王率东赤军进攻都城,有几分胜算?”十日前,  云州城官员被肃清,明王再次下令集结大军,  进攻都城,  东赤军已于五日前出发了。

        “不知道。天寒地冻的,东赤军只能在城外固守,都城内的将士却不用遭受寒冷之苦,  只不过听说镇守北漠的黎家军已经在赶往都城,若是能及时赶到,谁胜谁负也未可知。”郑立晏给汤婆子里倒热水,待会出去了宋嘉然便能抱在手里,  也不怕冻手了。

        “我记得你之前与我说过,驻守北疆的是曾老将军带领的曾家军,而明王占领幽州后,  也留了青骑军在幽州以防备曾家军增援都城,但曾家军成名已久,若真与青骑军打起来,胜率还是很大的,那倒时明王后院失火怎么办?”

        她将最后一缕头发挽好,这半个多月,  她也终于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发型了。

        “内忧相比外患,肯定还是外患更重要一些,曾家驻守边疆多年,有曾老将军的旗帜在,北胡才不敢大肆进犯,如今又正是天寒之时,缺粮,北胡小动作不断,若是曾家驰援都城,只怕北胡也会趁此机会进攻的。对于曾老将军而言,守卫大夏才是第一要紧的事。”他灌好了汤婆子,又将布袋给套上。

        嘴边噙着笑,“而且,我记得,曾老将军的第三子,是老明王当年的伴读。”

        “你的意思是,曾家并不排斥小明王登基?”甚至暗地里支持也说不定。

        郑立晏也没否认她的猜测,事实上,这些也只是他根据过往历史和当前形势做出的猜测罢了,内里的情况,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对于大夏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来说,谁当皇帝都不要紧,只要不削减他们的尊荣就行。

        而对于那些无比看中规矩血统的古板老臣们而言,小明王和当今圣上,那不都是姓夏吗?虽然小明王举兵,是大不敬之事,但若小明王真的胜了,他们也能安慰自己,和那些泥腿子造反比起来,小明王和圣上那是堂兄弟,堂兄弟打堂兄弟,也勉强可以说是皇家的自家事了。

        唯一需要担惊受怕的,则是当今圣上的亲信。若皇帝胜了,他们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亲信,若小明王胜了,他们最好的结局也就是退位让贤、告老还乡罢了。

        党争,就是如此残酷。

        “胜负,很快就可以得知了。”他伸出手,携她一起出门。

        郑立晏是要出门的,临近新年,家里也有许多需要采办的东西,这些就都交给了他还有郑立勤等人。

        郑立昆是搬到这边后又开始了神龙不见首的日子,每日不知到哪里去混了。他这人也是神奇,身为平国公府五爷的时候,他身上不缺钱,每日游荡在花街柳巷,是都城有名的纨绔之一。可如今成了未来未定的流犯,身上没几个钱,照样能日日不归家,偶尔见到,也不像饿到了冷到了的样子。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本领了。

        郑立全最近也有些奇怪,做事都有些神神秘秘的,不过李氏刚去世,他有些奇怪也正常。

        至于郑立昀,他还躺在房里呢。虽说以他如今的情况,出来晒晒太阳也可以,但于他而言,废了一条腿只能坐着不动的事实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是以,他至今未曾出来过。

        于是这新年采办的事,只能交给郑立晏郑立勤了。

        宋嘉然目送他出了门,就慢悠悠地走到了鸡圈边上,拿起放在地上的罐子,从里头抓了一把麦秸丢进鸡圈里,又将这几日特地留下来的烂菜叶丢了进去。

        小鸡们闻着味就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边叫边吃。

        这就是她这些日子的“活”了,自从那日吴氏在厨房里晕了过去,再醒来时,她又恢复了以往亲切可人的形象,并笑着轻拍宋嘉然的手,“是我的错,忘了你们都是群小辈,哪里干过这些事,便是我们这些多活十几年的长辈,还有好多都弄不清楚呢。这样,厨房呢,还是先交给我,再让老大家的在一旁帮衬,你们几个先在一旁学着看着,等过些时日再上手。”

        如此,她顺理成章地收回了宋嘉然做饭的权利,并交给了她一个新的任务,这宅子里不是有鸡圈有菜地吗?空着也是浪费,不如买点鸡仔、菜籽回来,将鸡养着、菜种着,给家里添几道菜也算是开源了。

        她是不想让宋嘉然闲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