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八十章(二更)

第(1/2)页

第二十三号考房里,  郑立晏有些坐立不安。

        适才所有考生已经一起拜过了圣人像,跟随着监考官宣读了相关条例,还在上面签字画押。

        接着便按着排号走到了自己的考房。

        他这个号房,位置还算不错,  没有倒霉地在茅厕边上,  也不是通风之处。

        不到四平米的小屋子,  除了放了一套桌椅、一个痰盂外,再没有什么了。

        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是被检查过的,任何违规的东西都拿不进来。

        他将被褥铺好,  又将带着的干粮、肉干还有咸菜以及糖块,  都分别放好。

        水囊里的水足够今天用了,  若是不够,  就可以拉一下墙壁上的红线,线的另一端是个铃铛,他这边一拉,那边守着的人就知道,  会过来询问他要什么。

        将笔墨摆在桌上后,郑立晏就有些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紧张?上一世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考试的他并没有感到紧张。

        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刻苦学习,又有幸得卫老教导后,  郑立晏对自己的水平还是知道的。

        就连考前,  他最后一次去拜访卫老,老人家也曾鼓励他,  “乡试不说得魁首,  考中却是没有问题的。”

        郑立晏自觉,自己比旁人要幸运多了。多少人寒窗苦读十余年,也不一定能考中乡试。

        而他,从决定踏上科举这条路伊始,  就比别人领先了许多。

        首先,他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使他无论在背诵还是理解各种经书时都比起别人都更加事半功倍。

        其次,他有着如方逾、厉大人这样大夏闻名的读书人赠予的读书笔记,使他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不必自己埋头解惑。

        他更是得了卫老这样学识渊博又有着丰富做官经验的大儒教诲。科举,招的是朝廷官员,科举考试,考得不仅是学识,还有为官之道。

        而这方面,整个大夏比得上卫老的人不多。得了卫老教导后,郑立晏可以毫不虚言,若是待会考试时遇到了实事题,他是一点不怕的。

        最后,也是郑立晏最大的优势,就是心态了。

        每次科举都有考到中途心智崩溃的考生,无论是压抑的环境还是试卷的难度又或是对未来的担忧对家人谴责的恐惧,都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但这些,郑立晏完全能淡然看待。

        咱是经历过高考、考研,经历过防疫在家隔离的人,紧张?压抑?不存在!

        郑立晏就是抱着这样的好心态,坐在桌前,听见了考试发卷的钟声敲响。

        发卷人一句话不说,将一套密封好的试卷递了进来后立即就离开了。

        郑立晏先将试卷打开检查了一遍,确定纸张没有任何破碎后,填好了自己的考生信息,确认无误后,才开始阅读试卷题目。

        第一场考试主要是对经书的熟练考察,几乎全是填空题和注释题。填空题就是从各种经典的圣贤书、文章、诗歌、典籍、史记中抽取一段,或是空出上半截,或是空出下半截。注释题则是选取一句“名家之言”,阐发对此句的微旨,以观考生心术。而这些题目,涉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