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老迈之人

第(1/2)页

房玄龄进入大殿中,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便躬身站立。李世民摆手让房玄龄坐下,便快速说了李勣在沙州落败,且大军近乎也一样是损失殆尽的情况。

        最后,李世民道“玄龄啊,李勣再一次落败,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于连续数次的落败,大唐一方,已经快承受不住了。虽说我们仍旧可以再度征召府兵作战,但天下万民,会因此而议论纷纷,百姓舆情更是不受控制的。玄龄,朕该怎么办呢”

        房玄龄闻言也是一颗心沉了下去。

        大唐和杜启的夏国,已经是数次开战,前前后后足足四次。

        第一次,是侯君集带兵强攻杜启以至于落败,侯君集也落入杜启的手中。最终李世民带兵前往,但李世民不曾和杜启开战,可李世民却也是不战而退。虽说当时,达成了约定,战事不曾扩大,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唐就是落败了的。

        第二次,依旧是侯君集挑起的战火,侯君集再度和杜启开战又落败被擒,最终李世民调集大军杀到了瓜州,而侯君集也被杀。最终牛栏山一战,李世民再度落败,甚至段志玄也被擒。虽说最终有李渊出面谈和,最终双方罢兵,可大唐毕竟落败了。

        第三次,是李世民亲自带兵挑起战事,联合高句丽、新罗等国一起出兵,三十多万的大军杀到了伊州柔远县,最终却是无法攻克,反倒是在桑丘山一线李靖落败,而段志玄最终战死。李世民率军撤退回到了瓜州城,也不曾守住,最终便惶惶撤退。

        第四次,便不是李世民亲自领兵,而是李勣负责统军。李勣在沙州和杜启开战,再度损兵折将,有屈突通战死,甚至还有刘弘基死在杜启手中。二十多万的大军,一样是再度落败,只剩下三四万人侥幸活着,却也是开始往肃州撤离。

        四次的厮杀,一败再败。

        多说一而再再而三,可是连续的落败,房玄龄都觉得难了。

        该怎么打

        该如何抵挡杜启

        房玄龄沉默下来,一时间,竟是没有给出一个答复。

        李世民也没有追问。

        君臣二人就这么坐着。

        大殿中的气氛,一时间尴尬无比,更是透着凝重和不安的氛围。

        许久后,房玄龄开口道“陛下,关于如今和杜启的开战,眼下就做出胜负的论断,还为时尚早。我们的手中,如今还有兵力,而且肃州也在手中。除此外,陇右道也作为我大唐西面的屏障。所以大唐的安危,暂时倒是不必担心的。”

        “要说朝廷给予李勣支持,如今已经做到了最大的限度。”

        “要兵饷给兵饷。”

        “要粮食给粮食。”

        “要武器给武器。”

        “总之,如今能做到的一切,我们都已经做了。想要再给予更多,也没有能力。”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认为在如今的情况下,朝廷唯一能做的,那就是相信李勣。相信他,能够带着我们的人扭转乾坤。只要再等一等,还是有机会的。”

        李世民颓然叹息。

        机会自然有。

        可是机会却是相当的渺茫。

        这是李世民惋惜的地方,而且李世民一贯不是一个喜欢处处被动的人。他眼下早早的做出应对,甚至于主动反击,也就有了取胜的机会。可是一直被动的挨打,那么李世民的大军,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甚至于取得胜利的机会相当小。

        李世民沉吟一番,道“玄龄,真的没有改变当下不利局势的办法了吗”

        “没有”

        房玄龄摇了摇头。

        李世民一听到李靖的话,也是有些担心。即便是杜启的大军,在大唐境内不容易成功,但实际上,对大唐整体而言,是绝对有大影响的。

        李世民如今稳住了大唐局势,各地都说他管辖掌控。可实际上,大唐立国不过十多年。区区十多年的时间,一旦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便可能出现叛变的情况。

        李世民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房玄龄暂时也没有策略,他就开口道“此事并非易事,让你要立刻想出解决的办法,的确是有些难度。既如此,你且回去琢磨一下。明日一早入宫来,我们再决定如何调度安排的事情。”

        “臣遵旨”

        房玄龄躬身就应下。

        他的确是足智多谋,可是如今和夏国开战,尤其夏国倒是越打越强,但大唐方面,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房玄龄起身就告辞离开。

        而李世民则是站起身,开始往李渊的后宫去。这段时间的李世民,已经频繁出入李渊的宫中,甚至于李世民虽说是有决断的人,但这个时候担任皇帝,他也觉得棘手。

        分外的为难。

        肩上的责任太重了。

        李世民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