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

第(2/2)页

去养,再不济,从家族里再挑选几个适龄的女子引荐给三王,自己生不了,就应该让别的女人生。

        字字句句似乎都包含着对这个养女的挂念和教诲,但事实上,一字一句都是在为自己的家族着想。

        这种“谆谆教诲”持续了好多年,直到三王发了火,表示就算是琴右一辈子生不了孩子他也会视若珍宝,乌池的人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豆蔻说:“这两年走动地少了。不过奴婢还是多嘴一句,乌池的养母是一个很难缠的角色,王妃最头疼的就是招待她。”

        初樱大致也猜到了,府上仆人提起这个“亲家”都是一脸的鄙夷,看来他们没少在这里打秋风,想到琴右的处境,初樱又低声叹了一口气。

        怕琴右撑不住今天,一般人弥留之际左不过是想见一见最亲的人,可是除了三王,尘世间还有什么人值得她挂念分毫呢?

        乌池那边,就算是人来了,恐怕也只会借此要财要物,这边琴右人还是热的呢,恐怕她也不想看到这种局面。

        “那王妃在乌池就没有一个说的上话的亲人?”初樱问。

        豆蔻想了想说:“倒是有一个。因为我们王妃被收作养女,那人按辈分算来,应该算作王妃的表弟。姓裴,比王妃略小两岁,如今在乌池做小本生意,卖豆腐。”

        “可信的过?”初樱问道。

        豆蔻说:“信不信得过要靠樱王妃拿捏,裴表弟忠厚老实,以前王妃种花卖花的时候,他没少过来运土搬花施肥,王妃出嫁的时候,裴表弟一个人躲在屋里哭,王妃哄了好一阵子才停。”

        年少时期的情往往是最质朴,不掺杂着任何利益关系。

        按照东易的风俗,一个女子的生死大事,夫家虽然要担负起整个责任,可娘家也必须有人出面,否则,按东易的说法,没有这个引路人,这个女子是找不到认娘家亲人的路。

        况且,琴右这些年也有一些私物,若是直接交给养父养母,恐怕会落入歧途,不如找个靠谱的娘家人,叫上几个家族长老作证,把这笔银子捐给家族学堂啊,免费替族内的适龄子弟开放讲学,支持那些读不起书的潜力子弟,总好过给别人挥霍浪费的好。

        如果这个裴表弟能来最好不过,到时候什么事情他一接手,安排得妥当,家族不会有什么意见,那么养父母也无话可说,毕竟谁都想平分这杯“羹”,捐给学堂是最好的方式。

        初樱有自己的打算,东易习俗中,人虽入土的是夫家的陵墓,女方的娘家也同样要备好一块碑,但是这块碑只有嫡女才能拥有。初樱捐学堂,也不过是想让琴右这个漂泊的养女也能在娘家更加名正言顺地占有一块碑了。

        “天色不早了,现在应该还来的急。是关紧要,豆蔻你……拿着王府令牌,去乌池把裴表弟接来,一路不要透露风声。”初樱说。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